[发明专利]一种面向数据交换的云迁移优化评估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510707903.8 | 申请日: | 2015-10-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5245405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1-13 |
发明(设计)人: | 尹可挺;才振功;刘二腾;寿晨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学软件学院(宁波)管理中心(宁波软件教育中心) |
主分类号: | H04L12/26 | 分类号: | H04L12/26;H04L29/08 |
代理公司: | 济南鼎信专利商标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7245 | 代理人: | 曹玉琳 |
地址: | 315048 浙江省宁波市高新***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面向 数据 交换 迁移 优化 评估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面向数据交换的云迁移优化评估方法,属于云计算和软件工程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存储技术的发展以及Web2.0技术和虚拟化技术的出现,云计算的应用程序变得越来越受欢迎。云计算并非虚无缥缈的东西,它是为了实际需求而诞生的一种新模式,可以解决很多明确的企业问题,让各种网络服务获得更好的运作架构。越来越多的企业准备将自身的数据和服务迁移至云平台上。由于历史原因、业务的可持续性及安全、成本等方面原因,企业不可能一次性将所有应用迁移到云平台中,通常会采用逐批迁移的方式进行。因此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会存在部分应用部署在本地环境、部分应用部署在云端的现象,数据交换随之也将会发生在本地应用与本地应用、云端应用与云端应用以及本地应用与云端应用之间。
因此,企业在云迁移之前应先评估数据交换成本和收益,然后制定符合自身需求的迁移策略。而迁移策略是根据数据交换成本和网络延时综合评估的。具体包括哪些应用应该迁移到云平台,应该以何种次序迁移才能使企业数据交换成本最小化;同时还要考虑网络延时的问题,要在企业可接受的网络延时范围内,最小化数据交换成本。
由于本地应用与云端应用的数据交换要通过互联网进行传输,并且商业云平台通常会对进出的流量进行收费,所以在制定迁移策略时,应该充分考虑应用之间的数据交换情况,尽量降低本地应用与云端应用之间的数据交换,以达到降低成本和延时的目的。由此可见应用间的数据交换流量对应用迁移至云平台有着较大影响。具体来说,就是在进行云迁移时,应考虑将互相之间存在较多数据交换的应用同时迁移或不迁移。但是现有的云迁移评估方法都没有充分考虑应用之间的数据交换流量对迁移成本的影响,导致最终生成的迁移方案成本较高。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在充分考虑应用之间数据交换情况的基础上,提供了一种侧重数据交换成本分析的云迁移策略设计方法。
对本发明中涉及的概念说明如下:
数据交换成本,主要和集群之间的数据交互流量相关。当用户发送一个请求时,为了完成该请求,后台计算机之间会以一定的顺序发生各种数据交换。基于用户访问请求量的统计数据,可以构建出集群之间的流量交互总量。
网络延迟时间,是指用户请求在集群之间所产生的网络延迟时间。当用户发生请求时,该请求会在集群之间搜寻相应的响应,这部分就会产生所对应的信息传输时长延时。然而集群在处理请求时也需要一定的时间,这部分延时称为服务执行延时。两部分之和就是本文所说的网络延迟时间。
集群是一组相互独立的、通过高速网络互联的计算机,它们构成了一个组,并以单一系统的模式加以管理。
本发明的具体技术方案为:
一种面向数据交换的云迁移优化评估方法,该方法在评估系统中运行,包括以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软件学院(宁波)管理中心(宁波软件教育中心),未经浙江大学软件学院(宁波)管理中心(宁波软件教育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70790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变叶珊瑚花行道树的培育方法
- 下一篇:一种容器云平台系统的搭建及运行方法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