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油动变距四旋翼无人机有效
申请号: | 201510708147.0 | 申请日: | 2015-10-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5270619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3-29 |
发明(设计)人: | 胡奉言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航维拓(北京)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64C27/12 | 分类号: | B64C27/12;B64C27/59;B64D35/00;B64C27/32 |
代理公司: | 北京慧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32 | 代理人: | 王顺荣,唐爱华 |
地址: | 100191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油动变距四旋翼 无人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航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油动变距四旋翼无人机。
背景技术
常见的垂直起降无人机主要有油动直升机(如图1所示)、电动直升机(如图2所示)以及电动多旋翼(如图4所示)等类型。
如图1和图2,常规直升机按动力系统的不同可分为油动直升机和电动直升机,其机械系统主要包含动力子系统、传动子系统、操纵子系统和旋翼子系统,其机械结构复杂,尤其是传动子系统和操纵子系统。传动子系统通常包含复杂的闭式齿轮系以及密封装置,结构复杂且加工制造成本高,装配工艺要求高。操纵子系统中最重要的部件为自动倾斜器(如图3所示),自动倾斜器主要包含外环(不动环)、内环(动环)和关节轴承,结构复杂且加工制造成本高,装配工艺要求高。一般来说,直升机靠1个自动倾斜器进行旋翼的总距和周期变距等各通道的操纵,以实现其飞行的控制,因而其飞行动力学耦合严重,带来的直升机的手动飞行操纵和飞行控制系统技术门槛均较高。
如图4,常规电动多旋翼主要机械结构为机架(或机架加可折叠机臂),主要元器件为电池、电调、电机、飞控和螺旋桨等,通过改变各螺旋桨的转速实现飞行器的控制。其最大的优势为系统简单,成本低廉,手动飞行操纵和飞行控制系统技术门槛均较低。但是由于受电池能量密度的限制,其航时一般仅为10-30分钟,且通过单纯增加电池数量来增长其航时的方式会大大降低其负载能力。因而,相对于油动直升机,电动多旋翼(也包括电动直升机),其最大的问题是续航性能较差。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油动变距四旋翼无人机,它具有大载荷、长航时等优点,同时降低采购、使用和维护成本以及使用维护技术门槛。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油动变距四旋翼无人机,它主要包括旋翼-操纵系统、动力系统-传动系统和机架系统。它们之间的位置连接关系是:旋翼-操纵系统、动力系统-传动系统都固定在机架系统上。
所述旋翼-操纵系统,包括扭力臂,连接旋翼轴和桨夹的旋翼头,连接变距摇臂和桨叶的桨夹,连接变距外环、变距滑环、变距内环和变距摇臂的变距拉杆,以及连接变距外环和舵机盘的舵机操纵拉杆。它们之间的位置连接关系是:扭力臂固定于旋翼轴上,其作用为,拨动变距摇臂和变距内环随旋翼轴一起旋转。舵机连接舵机盘和舵机支架,舵机的旋转操纵通过舵机盘、舵机操纵拉杆、变距外环、变距滑环、变距内环、变距拉杆、变距摇臂以及桨夹传到桨叶上,从而使桨叶迎角改变,桨叶升力大小改变,实现了旋翼的操纵。旋翼轴通过轴承连接于旋翼轴支座上,旋翼轴支座的作用为支撑旋翼系统的旋转运动,安装固定舵机支架,同时也起到扭力臂的作用,避免舵机操纵拉杆以及变距外环随旋翼一起旋转。
所述动力-传动系统,包括动力子系统和与动力子系统相连的传动子系统,动力子系统与传动子系统通过传动子系统的同步带连接。该动力子系统包括:发动机本体及其相关附属系统(散热系统、排气系统和发电系统);该传动子系统包括:一级传动系统、二级传动系统以及连接一级传动系统和二级传动系统的主传动轴、从传动轴和换向齿轮。一级传动系统包含一级小带轮、一级大带轮,以及连接一级小带轮和一级大带轮的一级皮带。主传动轴连接一级大带轮、两个二级小带轮一级换向齿轮。一部分动力被分流到两个二级小带轮,剩余动力通过一对换向齿轮传递到从传动轴上,从而进一步传递到另外两个二级小带轮。二级传动系统包含二级小带轮、二级大带轮以及连接二级小带轮和二级大带轮的二级皮带,四个二级小带轮分别将动力传递到二级大带轮上,分别驱动四个旋翼轴,实现动力的传递。
所述机架系统,包括机臂、机身压板以及位于机身压板间的机臂支座、起落架支座和起落架;机臂连接机臂支座和起落架,机臂支座安装于机臂末端。该机身压板呈菱形板料,该机臂支座呈圆筒状,该起落架呈三角形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解决了常规电动多旋翼(或电动直升机)载荷小和航时短等问题,以及常规直升机由于机械结构、结构动力学特性、飞行动力学特性、气动特性和飞行控制系统复杂而带来的采购、使用和维护成本高,使用维护技术门槛高等问题。
附图说明
图1常规油动直升机典型结构图。
图2常规电动直升机典型结构图。
图3常规油动/电动直升机自动倾斜器典型结构图。
图4常规电动多旋翼典型结构图。
图5油动变距四旋翼结构图。
图6油动变距四旋翼旋翼-操纵系统示意图。
图7I型油动变距四旋翼示意图。
图8X型油动变距四旋翼示意图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航维拓(北京)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中航维拓(北京)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70814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带上反角复合型机翼飞行器
- 下一篇:一种共轴双桨直升机中置桨距控制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