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射流生热高温热风机在审
申请号: | 201510709310.5 | 申请日: | 2015-10-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5298874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2-03 |
发明(设计)人: | 林钧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林钧浩 |
主分类号: | F04D25/08 | 分类号: | F04D25/08;F04D29/28;F04D29/42;F04D29/44;F24H3/02 |
代理公司: | 烟台双联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7225 | 代理人: | 矫智兰 |
地址: | 264000 山东省烟***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射流 生热 温热 风机 | ||
1.射流生热高温热风机,包括机壳(1)、机壳进风口(2)、机壳出风口(3)、叶轮(4)、叶盘(5)、叶轮中间进风口(6)、叶轮出风口(7)、叶轮轴套(8)、机壳内侧流道(9)、机壳轴向侧壁(10)、机壳径向侧壁(11),其特征在于,叶轮同一轴向侧面上设有对应的离心周向叶片(12)和离心叶片(13),离心周向叶片(12)流向由叶轮中间进风口(6)沿径向由前向后指向叶轮径向末端,然后再转向沿周向由后向前;离心叶片(13)流向由叶轮中间进风口(6)沿径向由前向后指向叶轮径向末端;离心周向叶片(12)构成离心周向流道(14),离心周向流道(14)流向跟离心周向叶片(12)流向一样,离心周向流道进风口(15)跟叶轮中间进风口(6)连通,离心周向流道出风口(16)沿周向由后指向前;离心叶片(13)构成离心流道(17),离心流道(17)流向跟离心叶片(13)流向一样,离心流道进风口(18)跟叶轮中间进风口(6)连通,离心流道出风口(19)沿径向由前向后指向叶轮径向末端,离心流道出风口(19)贴近离心周向流道出风口(16),离心流道出风口(19)出口方向跟离心周向流道出风口(16)出口方向垂直,离心流道出风口(19)跟离心周向流道出风口(16)之间设有叶轮流道滞止间(20),叶轮流道滞止间(20)上设有叶轮流道滞止间出风口(2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射流生热高温热风机,其特征在于,离心周向流道(14)由一个离心周向叶片(12)构成,离心周向叶片(12)工作面前侧空间构成离心周向流道(14);离心流道(17)由一个离心叶片(13)构成,离心叶片(13)工作面前侧空间构成离心流道(17)。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射流生热高温热风机,其特征在于,离心周向流道(14)由两个离心周向叶片(12)间隔叠加而成,两个离心周向叶片(13)间隔空间构成离心周向流道(14);离心流道(17)由两个离心叶片(13)间隔叠加而成,两个离心叶片(13)间隔空间构成离心流道(17)。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射流生热高温热风机,其特征在于,离心周向流道(14)由两个离心周向叶片(12)间隔叠加而成,两个离心周向叶片(12)间隔空间构成离心周向流道(14);离心流道(17)由一个离心叶片(13)构成,离心叶片(13)工作面前侧空间构成离心流道(14)。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射流生热高温热风机,其特征在于,离心周向流道(14)由一个离心周向叶片(12)构成,离心周向叶片(12)工作面前侧空间构成离心周向流道(14),离心流道(17)由两个离心叶片(13)构成,两个离心叶片(13)间隔空间构成离心流道(17)。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或5所述的射流生热高温热风机,其特征在于,机壳出风口(3)周向前外侧设有机壳滞止回流间(22),机壳滞止回流间(22)径向后端设有滞止回流间挡风壁(24),机壳滞止回流间(22)周向侧壁设有滞止回流间出风口(25),滞止回流间出风口(25)上设有连通于机壳滞止回流间(22)的滞止回流间导流管(26),滞止回流间导流管出风口(27)跟机壳进风口(2)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射流生热高温热风机,其特征在于,机壳滞止回流间(22)径向前端设有挡风渗透生热器(23),挡风渗透生热器(23)上设有密集的透气孔。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射流生热高温热风机,其特征在于,叶轮轴向前叶盘(5)上设有叶轮轴向进风口(31),叶轮轴向进风口(31)跟离心周向流道(14)及离心流道(17)连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林钧浩,未经林钧浩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709310.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蚊帐内的小功率吊扇
- 下一篇:一种新型真空泵及新型多级真空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