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热流率测量仪和测量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510711511.9 | 申请日: | 2015-10-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5372288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3-02 |
发明(设计)人: | 袁小艳;桂心哲;高明;赵淑梅;王建平;李桂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25/20 | 分类号: | G01N25/2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安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48 | 代理人: | 徐林 |
地址: | 100083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热流 测量仪 测量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热流率测量仪和测量方法,尤其涉及一种散状材 料热流率测量仪和测量方法。
背景技术
热流率是表征热量传递转移的强度物理量,相应的量化检测仪器 是热流计。目前,使用最广泛的热阻式表面热流计采用的是热电堆原 理,在被测表面附加一层已知热导率的附加壁,测量附加壁面内外热 电堆温差,由热流密度方程推算得出通过附加壁的热流,这种方法容 易对被测表面实际状况造成干扰,从而导致测量的较大误差。
无干扰测量表面热流分布的热流计,包括纯辐射式热流计、全热 流计、流体(热水)热流计和辐射热流计。纯辐射式热流计要消除对 流和其他影响,得到纯辐射热流,适合高温辐射表面测试,如工业炉 膛表面,但在常温条件下测试结果有较大误差;全热流计测量对流与 辐射之和,高温测试较准确,在常温条件下测量结果有较大误差;流 体(热水)热流计则测量流体的流量和焓值的乘积,常用于管路流动 流体热量计量,不能用于地表面热流率测量;辐射热流计采用已知吸 收率的测头铜片来测量辐射热流,主要为空间研究服务,也可用于地 面环境辐射测量,但其仅适用于测量辐照热流,但不能测得包括对流 辐射的综合热流率。
国际上报道的稳态热流计要求有特定测试板且精度较低;激光法 及瞬态热带法测量热流率的处理过程复杂,并且要求额外对密度及热 容进行测试;地表太阳能及热传递规律的研究者通常采用粗糙的经验 值估算。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热流率测量仪和测量方法,可解决现有技术中 热流率测量精度较差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热流率测量仪,包括:热源、地表温度传感器5、大气温度传 感器6、第一温度传感器7、第二温度传感器8、加热套管表面温度传 感器9、加热套管内壁温度传感器10、信号处理器11和温度控制器12, 其中,
所述热源包括:加热棒1、加热套管2、增强填充剂3和锥形钻头 4,其中,加热棒1位于加热套管2的内部,增强填充剂3位于加热套 管2内部除加热棒1以外的空间中,锥形钻头4设置在加热套管2的 下端;
所述温度控制器12,与热源的加热棒1相连;
地表温度传感器5的温度感应探头位于地表;大气温度传感器6 的温度感应探头位于空气中;第一温度传感器7和第二温度传感器8 的温度感应探头位于被测材料中;加热套管表面温度传感器9的温度 感应探头紧贴于加热套管2的外壁;加热套管内壁温度传感器10与温 度控制器12连接,其温度感应探头固定于加热套管2的内壁;
所述信号处理器11与地表温度传感器5、大气温度传感器6、第 一温度传感器7、第二温度传感器8、加热套管表面温度传感器9和加 热套管内壁温度传感器10相连,所述信号处理器11包括数据采集模 块14、数据存储与处理模块15、人机交互模块16、电源模块17以及 辅助装置18,数据采集模块14、人机交互模块16、电源模块17以及 辅助装置18通过数据存储与处理模块15彼此互相连接。
所述加热套管2外径D与加热套管2的长度H之比小于0.1。
所述增强填充剂3为导热树脂。
所述加热棒1的温度高于环境温度20℃-30℃。
所述信号处理器11还具有外部通信接口,与上位机13连接。
所述数据采集模块14包括抗混叠滤波模块19、多路切换开关20、 A/D转换模块21和电压采集模块22,其中,抗混叠滤波模块19依次 连接多路切换开关20和A/D转换模块21,电压采集模块22连接A/D 转换模块21;
所述数据存储与处理模块15包括MCU核心控制器23、FLASH 存储模块24和晶振及复位电路25,MCU核心控制器23分别与FLASH 存储模块24和晶振及复位电路25连接;
人机交互模块16包括液晶显示模块26和键盘接口模块27,两者 分别与数据存储与处理模块15的MCU核心控制器23连接;
电源模块17包括5V电源转换模块28;
辅助装置18包括内部温度传感器29、时钟模块30和串口通信模 块31,三者分别与数据存储与处理模块15的MCU核心控制器23。
一种测量热流率的测量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农业大学,未经中国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71151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