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气囊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510711523.1 | 申请日: | 2015-10-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64358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11 |
发明(设计)人: | 高锡勳;朴海权 | 申请(专利权)人: | 现代摩比斯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0R21/207 | 分类号: | B60R21/207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立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5 | 代理人: | 杨贝贝;臧建明 |
地址: | 韩国*** | 国省代码: | 韩国;KR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气囊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气囊装置,尤其涉及一种设置于车辆座椅的气囊装置。
背景技术
车辆通常都设置有所述车辆发生事故时保护座椅上乘客(occupant)的气 囊。所述气囊在所述车辆发生事故时通过流入内部的气体膨胀并通过缓冲力 保护所述乘客。
为根据所述车辆的碰撞位置相应地保护所述乘客,所述气囊设置在所述 车辆的多个部位,因此所述车辆上配置有多个气囊。
所述多个气囊包括驾驶员气囊(dirverairbag)、副驾驶座气囊(passenger airbag)、帘式气囊(curtainairbag)及侧面气囊(sideairbag)等。
所述驾驶员气囊装配于转向车轮的方向盘上,在所述车辆发生前方碰撞 时通过缓冲力保护驾驶员(dirver)。
另外,所述副驾驶座气囊装配于收纳一些简单物品的杂物箱的上侧,在 所述车辆发生前方碰撞时通过缓冲力保护乘坐在所述驾驶员旁边的乘客 (passenger)。
另外,所述帘式气囊分别装配于车顶板(roofpanel)两侧,在所述车辆 发生侧面碰撞或翻车时从上向下展开并配置在乘客(occupant)与车门之间,通 过缓冲力保护所述乘客的头部。
另外,所述侧面气囊装配于乘客乘坐座椅的侧面,在所述车辆发生侧面 碰撞时向所述乘客的侧面展开,通过缓冲力保护所述乘客的侧面。
但由于目前的气囊是根据所述车辆的碰撞位置展开相应气囊的结构,因 此需要通过设置多个气囊保护所述乘客。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辆任意位置发生碰撞时都能够通过一个气 囊保护乘客的气囊装置。
并且,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防止所述车辆发生事故时乘 客脱离座椅的气囊装置。
本发明的目的不限于以上记载的目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可通过以下记载 明确理解未记载的其他目的。
技术方案
为达成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气囊装置包括:气囊外壳,其设 置于座椅中支撑乘客上身的座椅靠背;以及气囊,其收纳于所述气囊外壳内, 在气体流入时膨胀并向所述气囊外壳的外部展开,其中,所述气囊从所述乘 客的头部上方向下展开并与所述座椅靠背一起包围所述乘客的上身。
其他实施例的具体内容参见详细说明及附图。
技术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气囊装置,车辆发生事故时气囊与座椅靠背共同保护座椅 上的乘客,因此不仅能够防止所述乘客脱离所述座椅,还能够在所述车辆发 生复合碰撞或翻车事故时确保所述乘客的安全。
本发明的技术效果不限于以上记载的效果,本领域技术人员可通过技术 方案的范围明确理解未记载的其他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显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气囊装置设置于座椅的状态的一个例子 的示意图;
图2为显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气囊装置设置于座椅的状态的另一个例 子的示意图;
图3为显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气囊装置的气囊展开状态的背面立体 图;
图4为显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气囊装置的气囊展开状态的前面立体 图;
图5为显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气囊装置的气囊在制作成型之前的展开 状态的示意图;
图6为显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气囊装置的气囊在制作成型之前的展开 状态的示意图;
图7为显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气囊装置的气囊在制作成型之前的展开 状态的示意图;
图8为显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气囊装置的气囊在制作成型之前的展开 状态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座椅1b:后背支撑部
1c:头部支撑部10:气囊外壳
20:气囊22:翻转部(roll-overpart)
22a:第一膨胀部22b:第二膨胀部
22c:第三膨胀部22d:第四膨胀部
22e:第五膨胀部24:侧部
24a:膨胀部24b:非膨胀部
24c:第一非膨胀部24d:第二非膨胀部
28:膨胀部29:非膨胀部
240、280:膨胀部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现代摩比斯株式会社,未经现代摩比斯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71152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