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印模法的古地貌恢复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510713107.5 | 申请日: | 2015-10-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5425316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3-23 |
发明(设计)人: | 齐仁理;彭君;周杰;王运所;李建国;周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原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1V11/00 | 分类号: | G01V11/00 |
代理公司: | 郑州睿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1119 | 代理人: | 韩天宝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印模 地貌 恢复 方法 | ||
1.一种基于印模法的古地貌恢复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待恢复地区的地质与地震资料的收集;
步骤二:选取待恢复地区古地貌恢复目的层的恢复基准面,利用步骤一收集到的地质与地震资料,确定古地貌恢复的目的层与恢复基准面之间现今残余地层厚度分布特征;
步骤三:利用步骤一收集到的地质资料,确定待恢复地区的目的层与恢复基准面之间的地层的压实校正系数K的平面分布特征;
步骤四:利用步骤三得到的压实校正系数K的平面分布特征对步骤二地层残余厚度进行古厚度恢复校正,确定地层古厚度分布特征;
步骤五:利用步骤四确定的地层古厚度分布特征,使用印模法确定待恢复地区目的层古地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印模法的古地貌恢复方法,其特征是:待恢复地区的地质数据包括目标区已钻井的地质分层数据、孔隙度数据、岩屑录井数据、砂地比统计数据、地质界面构造图与需要进行古地貌恢复目的层段的沉积相平面图;地震资料包括需要进行古地貌恢复目的层段顶底与其内部重要地质界面的地震层位解释数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印模法的古地貌恢复方法,其特征是:确定待恢复地区的目的层与恢复基准面之间的地层的压实校正系数平面分布特征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利用收集到孔隙度数据、岩屑录井数据,确定纯砂岩与纯泥岩孔隙度随深度变化的特征;
利用收集的岩屑录井数据与各层段砂地比统计数据与沉积相平面图,确定目的层与恢复基准面之间地层不同沉积相带的砂地比范围;
利用收集到的沉积相平面图与构造图,确定不同沉积相带目的层与恢复基准面之间地层的埋藏深度;
利用纯砂岩与纯泥岩孔隙度随深度变化规律、不同沉积相带的砂地比范围、不同沉积相带的埋藏深度,确定不地区的压实校正系数K;
利用确定不同沉积相带的压实校正系数与收集到的沉积相平面图确定待恢复地层压实校正系数平面分布特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印模法的古地貌恢复方法,其特征是:不同沉积相带的压实校正系数确定的方法为:
设一套地层其在地表时厚度为H0,经过埋藏压实深度到z的位置后其厚度变为Hz;定义压实校正系数为K,深度为z的地层的压实校正系数为Kz;Kz等于H0与Hz的比值;
对于深度为z的纯砂岩或泥岩,由于骨架颗粒体积不变,孔隙度随深度变化,所以有:
式中:为地表孔隙度;为深度为z的孔隙度;
对于纯砂岩与纯泥岩与可以通过纯砂岩与纯泥岩孔隙度随深度变化图版得到;
由于沉积地层通常是砂泥岩互层的,将沉积地层中砂岩与泥岩两部分区分开,对K分解,对于埋深为z,砂地比为Ps的某沉积相带则有:
Kz=Kmz×(1-Ps)+Ksz×Ps(2)
式中:Kmz代表Z深度的泥岩压实校正系数;Ksz代表Z深度的砂岩压实校正系数;Ps为砂地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原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原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713107.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