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自由活塞内燃发电机的压力润滑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510713657.7 | 申请日: | 2015-10-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5275533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1-27 |
发明(设计)人: | 左正兴;苗宇溪;冯慧华;李延骁;宋豫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F01M1/02 | 分类号: | F01M1/02;F01M1/06;F01M1/10;F02F7/00;F02F1/00;F02F3/00;F02F11/00;F02B71/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81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由 活塞 内燃 发电机 压力 润滑 系统 | ||
1.一种自由活塞内燃发电机的压力润滑系统,主要包括自由活塞发电机模块,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机油箱(10)、电动机油泵(11)、油管(13)和密封环7;
自由活塞发电机模块主要包括:气缸(1)、活塞(2)、连杆(3)、气缸套(4)、扫气箱(5)、直线电机定子线圈(8)以及电机动子(9);
扫气箱(5)内部中心位置放置有润滑油腔(6);润滑油腔(6)为中空的圆柱体,连杆(3)和电机动子(9)在润滑油腔(6)内往复运动;润滑油腔(6)与扫气箱(5)靠近直线电机定子线圈(8)的一侧固定连接,连接处设置密封环(7),密封环(7)将附着在连杆和电机动子表面的润滑油刮掉,以防油腔中的润滑油进入电机定子线圈内;扫气箱(5)与气缸(1)连接的端面底部设置有凸台,凸台上开有第一回油孔(15);扫气箱(5)靠近直线电机定子线圈(8)的一侧底部开有第一进油孔(16);扫气箱(5)箱体内开设油路,油路将进油孔(16)与润滑油腔(6)连通;润滑油腔(6)长度略大于一个活塞行程长度;
气缸套(4)靠近扫气箱(5)一端的端部设置有环形集油槽(17),集油槽(17)最低端开有第二回油孔(18),第二回油孔(18)与扫气箱对应位置的第一回油孔(15)相对;
连杆(3)与活塞(2)固连形成活塞运动组件,组件内铸有油道(14),连杆(3)与电机动子(9)连接一侧的周向开有第二进油孔(19),润滑油腔(6)的长度设置可保证进油孔(19)一直处于润滑油腔(6)内;
在活塞(2)上安装油环的环槽处周向开有出油孔(20),出油孔(20)将润滑油准确输送到活塞-气缸套摩擦副上;
电机动子(9)与连杆(3)固连,两者等截面,以减小润滑油对运动组件的阻尼作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由活塞内燃发电机的压力润滑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机油滤清器(12),机油滤清器(12)的一端与机油泵(11)连接,另一端通过管路与第一进油孔(16)连接。
3.一种自由活塞内燃发电机的压力润滑系统,其特征在于:工作过程为:机油箱(10)中的机油由机油泵(11)泵出,经机油滤清器(12)的过滤作用后分成两个支路,分别进入两侧扫气箱(5)的第一进油孔(16)中;流入第一进油孔(16)的润滑油经扫气箱(5)内设置的输油道(21)的输送作用到达润滑油腔(6),并充满整个润滑油腔(6)与连杆动子之间的间隙;连杆(3)与活塞(2)固连,当活塞(2)在气缸(1)中进行左右往复运动时,连杆(3)在靠近与动子(9)连接一端所开设的第二进油孔(19)将始终处于润滑油腔(6)中,以使润滑油连续不断地经第二进油孔(19)流入活塞连杆组件内的油道(14)中;油道(14)的出油口(20)开设在活塞油环环槽内,油道(14)内的润滑油经出油口(20)最终被输送到活塞-气缸套摩擦副,实现对这一摩擦表面的连续润滑;达到气缸套(4)壁面的润滑油一部分参与燃烧室内的燃烧被消耗掉,另一部分则通过活塞环的刮油作用被收集到气缸套末端的集油槽(17)内,在集油槽的最低处设有第二回油孔(18),其与扫气箱结构的第一回油孔(15)相通,润滑油经回油孔进入与扫气箱第一回油孔(15)下端相连的油管(13)中,最终被输送回到机油箱(10)内,从而实现润滑油的循环流动;当润滑系统工作时,连杆(3)和动子(9)运动通过油腔会有部分润滑油附着在两者表面,对连杆(3)和动子(9)起到了一定的冷却作用,从而切断了内燃机与直线电机之间的传热通道;扫气箱(5)与动子(9)的安装孔处所设置的密封环(7)可将动子(9)表面附着的润滑油刮掉,从而避免过多润滑油进入到直线电机定子线圈(8)的内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理工大学,未经北京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713657.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