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治疗痤疮的中药外洗剂在审
申请号: | 201510713795.5 | 申请日: | 2015-10-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5232728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1-13 |
发明(设计)人: | 陈雷;刘亚辉;朱清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雷 |
主分类号: | A61K36/76 | 分类号: | A61K36/76;A61P17/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76400 山东省临沂***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治疗 痤疮 中药 洗剂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外洗剂,尤其涉及一种治疗痤疮的中药外洗剂。
背景技术
痤疮是常见的皮肤病,是一种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疾病,痤疮好发于颜面、上胸和肩、背部等皮脂发达的部位,初起为丘疹,可挤出白色粉状物,继而发展产生脓疱、结节、囊肿、疤痕,其病因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主要与内分泌失调、皮脂腺分泌亢进、毛囊皮脂腺的角化异常、毛囊皮脂单位中微生物作用有关。西医治疗痤疮主要是减少皮脂腺分泌,消除炎症性病变,防止囊肿生成。常用粉刺溶解剂,性激素,抗生素等药物进行治疗。但易引起腹泻,结肠炎,肝脏损害等毒副作用。中医认为热、毒、湿、郁为痤疮的主要病因病机,中药治疗主要以解毒排脓,祛瘀生新、清热祛风、利湿通淋、消肿散结为根本。临床实践证明,中药外洗治疗寻常痤疮具有疗效明显、无副作用的优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治疗痤疮的中药外洗剂。中医认为痤疮虽病在皮毛,但却是体内阴阳脏腑气血失调的外在表现,多因饮食不节,过食肥甘厚味,肺胃湿热蕴结,复感毒邪而发病。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该治疗痤疮的中药外洗剂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药制成:枳椇木皮9-16份、枸橘9-16份、树萝卜9-16份、大白顶草8-14份、红果冬青8-14份、水白蜡7-11份、旱莲花7-11份、山杨柳7-11份、刺楸树根7-11份、竹林标7-11份。
优选的:枳椇木皮13份、枸橘13份、树萝卜13份、大白顶草12份、红果冬青12份、水白蜡9份、旱莲花9份、山杨柳9份、刺楸树根9份、竹林标9份。
制备方法:按传统方法制成汤剂。
方中:枳椇木皮活血舒筋、和五脏、主五痔;枸橘疏肝和胃、理气止痛;树萝卜消炎利尿、活血散瘀;大白顶草清热解毒;红果冬青清热解毒;水白蜡清热降火;旱莲花清热解毒、治疮毒;山杨柳清热解毒;刺楸树根散瘀、祛风、除湿;竹林标清热消炎、散瘀消肿。
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2011年2月至2013年4月在本院就诊的寻常痤疮患者100例,年龄16~38岁,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患者,治疗组包括男26例、女24例,年龄(25±2.9)岁;对照组包括男22例、女28例,年龄(26±2.2)岁,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
2、治疗方法:治疗组采用本发明所述的中药外洗剂治疗,称取枳椇木皮13克、枸橘13克、树萝卜13克、大白顶草12克、红果冬青12克、水白蜡9克、旱莲花9克、山杨柳9克、刺楸树根9克、竹林标9克,按传统方法水煎成汤剂,每天分早晚两次外洗,每2目1剂。对照组:外用盐酸环丙沙星软膏,涂患处适量,2次/d。两组均以两周为1个疗程,两个疗程结束后观察疗效,两组均无退出受试者。
3、疗效评价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有关疗效标准拟定。治愈:痤疮全部消退,仅遗留色素沉着,不再出现新的痤疮,3个月内无复发;显效:痤疮全部消失,但3个月内复发或痤疮减少50%以上;有效:痤疮减少30%以上;无效:治疗前后无明显改变。
4、治疗结果治疗组治愈30例,显效10例,有效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6%。对照组治愈20例,显效10例,有效5例,无效15例,总有效率70%。两组对比具有显著差异,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一:称取枳椇木皮9克、枸橘9克、树萝卜9克、大白顶草8克、红果冬青8克、水白蜡7克、旱莲花7克、山杨柳7克、刺楸树根7克、竹林标7克,按传统方法水煎成汤剂。
实施方式二:枳椇木皮13克、枸橘13克、树萝卜13克、大白顶草12克、红果冬青12克、水白蜡9克、旱莲花9克、山杨柳9克、刺楸树根9克、竹林标9克,按传统方法水煎成汤剂。
实施方式三:称取枳椇木皮16克、枸橘16克、树萝卜16克、大白顶草14克、红果冬青14克、水白蜡11克、旱莲花11克、山杨柳11克、刺楸树根11克、竹林标11克,按传统方法制成汤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雷,未经陈雷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71379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