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铁皮石斛组培袋苗生产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510715272.4 | 申请日: | 2015-10-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5191803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30 |
发明(设计)人: | 陈之林;王爱华;李英;许红娟;杨澜;张朝君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省园艺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H4/00 | 分类号: | A01H4/00 |
代理公司: | 贵阳中新专利商标事务所 52100 | 代理人: | 李余江;程新敏 |
地址: | 550006 贵州省贵阳市小***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铁皮 石斛 组培袋苗 生产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植物组织培养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利用聚丙烯薄膜袋进行铁皮石斛种苗生产的方法。
背景技术
铁皮石斛(学名:DendrobiumofficinaleKimuraetMigo),又名:黑节草、云南铁皮。属微子目,兰科多年生附生草本植物。其茎入药,属补益药中的补阴药。现已证实它具有滋阴清热、生津益胃、止咳润肺、润喉明目、提高人体免疫功能、防治肿瘤和心血管疾病以及改善睡眠、防治白内障、延年益寿等功效。但由于生长环境特殊和分布局限,以及长期采挖,自然资源日趋枯竭,已被国家列为重点保护的野生药材并鼓励人工大面积栽培铁皮石斛。然而因其生长周期缓慢,极难存活,野生铁皮石斛濒临灭绝,人工育苗,成活率较低。传统的铁皮石斛的培育主要是通过扦插、分株的方式,但其繁殖率较低,生根缓慢,生长周期长。
试管苗生产已成为现代种苗供应的重要组成部分,如香蕉苗、桉树苗、石斛苗等多是通过试管苗技术来大量生产;利用玻璃组培瓶或塑料组培瓶作为培养容器存在着需要清洗、费时费工,运输成本高等缺点,近年来,利用薄膜袋来作为培养容器成为试管苗企业的一个研究热点,在香蕉苗的生产上得到推广。现有袋苗技术虽然可大大提高灭菌效率、减少清洗和运输成本,但由于薄膜袋质地柔软,配制常规半固体培养基难以成型,影响接种操作,所以袋苗技术在现有种苗生产体系中所占比例还不是很大,尤其是在铁皮石斛的培养方面,还存在较大的改进空间。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开发出一种高效率的组培苗薄膜袋生产方法,以解决铁皮石斛在种苗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本发明通过将生长健壮的铁皮石斛母株进行异株人工授粉,授粉后110~130天果实基本成熟后采收未开裂的果实,对果实进行表面灭菌后取出种子接种到种子萌发培养基上进行无菌播种,种子萌发形成的原球茎培养50天左右,转接到育苗培养基上进行分瓶疏苗,培养50~60天后形成带根小苗,将小苗转移到薄膜袋中,倒入液体壮苗培养基后封袋培养60~90天形成健壮植株,袋苗在自然光照下炼苗7~14天后栽培,成苗的移栽成活率可达95%以上,从而实现了本发明的目的。
基于上述方法,本发明的铁皮石斛组培袋苗生产方法具体包括以下的步骤:
(1)材料:开花时选取生长健壮的铁皮石斛(Dendrobiumofficinale)母株进行人工授粉,授粉后果实110~130天时基本成熟而未开裂时做为外植体用于播种。
(2)无菌播种:采用室外栽培植株获得的铁皮石斛种子进行播种时,先将未开裂果实用75%酒精浸泡30~60秒后置于0.1%升汞溶液中灭菌10~20分钟,无菌水漂洗4~5次后切开果实,将粉末状种子撒播到种子萌发培养基上,10~12天左右种子萌发形成原球茎。果实浸泡时间以30~60秒为佳,灭菌的时间以10~20分钟为佳,成功率可达90%以上。
(3)小苗培养:将播种50天左右的原球茎转接到育苗培养基上,进行转瓶疏苗,培养50~60天后能进一步形成带根小苗。
(4)壮苗培养:将无菌播种和继代增殖获得的1~2cm带根小苗接种到薄膜袋中,倒入液体壮苗培养基,封袋后培养60~90天时能形成健壮的植株。
(5)试管苗移栽:当植株约3-5厘米高时,将薄膜袋转移到自然光下炼苗7~14天,然后将薄膜袋剪开,将小苗取出,经清水漂洗后,用松树皮(规格0.3~0.5cm)种植于1.5寸白色育苗杯中,保持适当通风和足够的湿度,移栽的成活率均可达95%以上,驯化培养3个月的小苗可以转入苗床或2.5寸白色育苗杯中培养。
步骤(2)~(4)中培养条件为培养温度24~28℃,光照度1500~2000lx,光照12小时/天。
步骤(1)所述的果实成熟期为110~130天。
步骤(2)所述的种子萌发培养基成分如下:花宝1号(Hyponex1)1~1.5g.L-1、蛋白胨(Peptone)0.5~2g.L-1、椰子汁(CM)50~100ml.L-1、蔗糖15~30g.L-1、琼脂6.5g.L-1、MS培养基的维生素(含肌醇),活性炭(AC)0.5~1g.L-1;pH5.4~5.6。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省园艺研究所,未经贵州省园艺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71527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