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组织膜结构的混合P系统算法在审
申请号: | 201510716253.3 | 申请日: | 2015-10-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5260340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1-20 |
发明(设计)人: | 陈智华;邓忠华;潘林强;李曦;石晓龙;张征;贺娟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中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F17/10 | 分类号: | G06F17/1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世誉鑫诚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68 | 代理人: | 郭官厚 |
地址: | 430074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组织 膜结构 混合 系统 算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膜算法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组织膜结构的混合P系统算法。
背景技术
近几年,膜算法已成功应用于求解各类优化问题,如旅行商问题、最小存储问题、车间作业调度问题等等。凭借其可靠性高,收敛速度快和求解质量好的优越性,膜算法已经渗透到了控制系统、过程控制等。凹印机套色控制系统就是根据套色误差和控制量变化,并利用膜算法对控制器参数进行调整。现有技术中都是以套色误差的改进来验证算法的有效性,而没有考虑到看质量的变化情况。如果控制量变化剧烈,必然对生产设备产生大的冲击,从而增加设备维护的费用,缩短设备的使用寿命。事实上凹印机套色控制系统是一个强耦合、大之后的系统,之光上,解除系统的耦合关系将有助于套色性能的提升,但是要解除强烈的耦合关系通常会造成很大的控制量变化。位于凹印机套色控制系统而言,控制量变化剧烈不仅意味着设备上的不良效应,而且会给整个系统的套色性能带来负面影响,这是因为大的控制量变化对后续色组的误差的影响也大。因为对于凹印机套色控制系统很有必要在减少套色误差的同时,兼顾考虑控制量的变化情况。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基于组织膜结构的混合P系统算法。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基于组织膜结构的混合P系统算法,包括:
步骤S01:初始化系统的结构和参数,将组织膜结构内的计算空间划分成区域1和四个区域2;
其中,每个所述区域2中个体数m=5,初始化迭代次数t=0,最大迭代次数MAX_GEN;
步骤S02:在每个区域2中根据改进更新规则更新区域2中的个体,并对迭代次数t以t=t+1的方式进行累加;
步骤S03:判断区域2中的个体是否满足误差条件,如果是,则计算对应的目标函数值,否则不计算对应的目标函数值;
步骤S04:将区域2中目标函数的最优解送入区域1中;
步骤S05:在区域1中根据模拟退火算子判断是否保留并更新区域1中的最优解;
步骤S06:判断所述迭代次数t是否等于最大迭代次数MAX_GEN,如果是,则终止程序,并输出最优解,否则返回步骤S02。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一种基于组织膜结构的混合P系统算法,将种群划分与基膜中独立搜索,增加了种群的多样性,获得更好的优化性能,具有很好的全局搜索能力和求解高维问题的能力,在凹印机套色控制系统中能兼顾套色误差与控制量的变化情况,在保障精度和快速性的前提下改善控制量的平稳性,可以较快的消除套色误差,并使得控制量相对柔和。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发明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所述步骤S01中,所述组织膜结构包括4个基膜和1个表层膜,将组织膜结构内的计算空间划分成5个区域,每个所述基膜对应一个区域2,所述表层膜对应区域1,且区域1为所述组织膜结构内除区域2以外的区域。
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将膜结构内的框架进行划分,使得每个区域中都有相应的规则和对象的多丛集参与运算,每个基膜对应的区域2中均包含了一组自种群和改进更新规则,并且每个基膜对应的区域1均独立进行运算,提高了运算的效率和运算的准确性。
进一步:所述步骤S02中,改进更新规则为:在每个区域2中以概率P利用本区域中的最好个体所提供的信息进行更新,以概率1-P利用所有区域中的最好个体提供的信息进行更新,具体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中科技大学,未经华中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71625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