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通用简化模型的飞机环系统中颗粒物沉降量估算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718190.5 | 申请日: | 2015-10-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5279334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05 |
发明(设计)人: | 刘毓迪;沈雄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F17/50 | 分类号: | G06F17/50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北洋有限责任专利代理事务所 12201 | 代理人: | 李丽萍 |
地址: | 300072***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飞机环控系统 简化模型 颗粒物 沉降量 通用 空气分配器 环控系统 环系统 主管路 风管 支管 估算 辅助动力系统 空气散流器 空气混合 入口管段 相关参数 依次连接 运行维护 支线飞机 空调包 内环境 沉降 划区 飞机 机舱 原型 穿透 贯通 评估 主管 研究 | ||
1.一种基于通用简化模型的飞机环系统中颗粒物沉降量估算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以一架支线飞机的环控系统为原型,建立一飞机环控系统通用简化模型,该模型包括依次连接的环控系统入口管段(1)、辅助动力系统(2)、第一风管(3)、空调包(4)、第二风管(5)、空气混合舱(6)和空气分配器(7);
所述环控系统入口管段(1)为一段矩形截面的弯管;
所述第一风管(3)是采用弯头连接的几段圆形截面管路构成,在所述第一风管(3)上设有用于与货仓通风支管连接的连接点(9);
所述第二风管(5)的两端均分别采用弯头与空调包(4)和空气混合舱(6)连接;
所述空气混合舱(6)由两段不同直径的圆截面风管组成;
所述空气分配器(7)包括主管路(71),所述主管路(71)上、且沿主管路(71)的走向等间距地设置有多个与主管路(71)贯通的支管(72),每个支管(72)与主管路(71)之间设有弯头,每个支管(72)的末端均分别设有一空气散流器(8);
步骤二、计算飞机环控系统通用简化模型中颗粒物沉降量,包括:
2-1、当飞机环控系统通用简化模型内表面粗糙小于0.15mm,则表面颗粒物沉降速度为vd:
式[1]中:
vd—颗粒物沉降速度,m/s;
dp—颗粒物粒径,μm;
u*—摩擦速度,m/s;
θ—颗粒物沉降表面与水平面之间夹角,°;
2-2、当飞机环控系统通用简化模型内表面粗糙度大于或等于0.15mm,则表面颗粒物沉降速度为
式[2]中:
—颗粒物无因次沉降速度;
k+—无因次表面粗糙度;
d+—无因次颗粒物粒径;
—颗粒物无因次松弛时间;
g+—无因次重力沉降速度;
L+1—无因次参数,
当取计算值,否则,
2-3、计算模型处于弯头部位的颗粒物穿透率P:
式[3]中:
P—颗粒物穿透率,%
a—相关系数,a=-0.9526-0.05686δ,
b—相关系数,
c—相关系数,
d—相关系数,
θ’—弯头角度,rad
St——斯托克斯数
2-4、飞机环控系统通用简化模型中颗粒物沉降量η为:
η=1-∏P′ [4]
式[4]中:
η—飞机环境系统通用简化模型中颗粒物沉降量,%;
P‘—飞机环控系统通用简化模型中各个区域的颗粒物穿透率,%,当模型处于弯头部位时P‘=P,其他情况
—颗粒物无因次沉降速度,
d0—模型中各区域的管径或水力直径,m;
um—各区域的平均流速,m/s;
L—模型中各区域的长度,m;
步骤三、计算模型中各区域中不同粒径颗粒物的颗粒物沉降量,包括:
3-1、按照空气流向对步骤一建立的飞机环控系统通用简化模型进行区域划分,区域范围的大小与内部空间几何形状的复杂程度对应,越复杂的区域范围越小,所有区域是依次相连的;
3-2、根据总送风量和各区域的平均流速确定模型中各区域的管径或水力直径d0,其中确定各区域的平均流速um是按照相应区域中流速相似原则;总送风量、区域长度、管径或水力直径d0和平均流速um之间的关系如下:
其中,总送风量的单位是kg/s,区域长度的是单位:m,管径或水力直径d0的单位是m,平均流速um的单位是m/s;
3-3、根据各区域管径或水力直径、通过各区域的平均流速、各区域的长度和颗粒物的粒径确定式[1]至[3]中的参数,最终通过式[4]得出不同粒径颗粒物的沉降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大学,未经天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718190.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