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缠绕式自控预热燃烧器在审
申请号: | 201510718504.1 | 申请日: | 2015-10-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5299643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2-03 |
发明(设计)人: | 郭力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华索自动化信息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3D14/02 | 分类号: | F23D14/02;F23D14/46;F23D14/66;F23N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000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缠绕 自控 预热 燃烧 | ||
1.缠绕式自控预热燃烧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燃烧器主体,在燃烧器主体内部设置有一个混合腔(3)和一个燃烧腔,在燃烧器主体的末端设置有与混合腔(3)连通的燃气管道,在燃气管道上设置有燃气阀(1),在燃烧器主体的内壁上还设置有一条环形的风道,该风道与混合腔(3)连通,在风道与燃气管道之间还设置有将其隔开的隔板(2),在混合腔(3)与燃烧腔之间还设置有隔环(4),在风道上还设置有进风结构(6),在燃烧器主体的外侧还设置有与进风结构(6)相连接的控制电机(5)以及与该控制电机(5)相连的控制箱(8),在控制箱(8)中还设置有温度反馈控制电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缠绕式自控预热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结构(6)由进风板(8)与进风管(7)组成,进风板(8)的数量为两个且在进风板(8)上还设置有进风口(9),进风口(9)环绕设置在进风板(8)上,两块进风板(8)重叠设置,其中一块进风板(8)固定在风道的入口端,另一块进风板(8)与控制电机(5)相连接,进风管(7)设置在风道中,且该进风管(7)的一端与进风口(9)匹配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缠绕式自控预热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属进风管(7)的数量与进风板(8)上的进风口(9)的数量相同,且进风管(7)环绕设置在风道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缠绕式自控预热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反馈控制电路由时基电路IC1,三极管VT1,三极管VT2,三极管VT3,MOS管Q1,N极经电感L1后与三极管VT3的集电极相连接、P极与三极管VT3的基极相连接的二极管D1,P极与MOS管Q1的源极相连接、N极与三极管VT3的发射极相连接的二极管D2,正极与时基电路IC1的管脚5相连接、负极与二极管D2的N极相连接的电容C1,一端与电容C1的负极相连接、另一端与三极管VT2的发射极相连接的电阻R2,一端与二极管D1的N极相连接、另一端与三极管VT2的集电极相连接的电阻R3,以及一端经电阻R1后与电容C1的负极相连接、另一端经热敏电阻RT1后与二极管D1的N极相连接、滑动端与三极管VT1的基极相连接的滑动变阻器RP1组成;其中,二极管D1的P极还同时与MOS管Q1的栅极和时基电路IC1的管脚3相连接,三极管VT3的发射极与MOS管Q1的漏极相连接,时基电路IC1的管脚4和管脚8均与二极管D1的N极相连接,时基电路IC1的管脚1与电容C2的负极相连接,三极管VT1的发射极与三极管VT2的集电极相连接,三极管VT1的集电极同时与时基电路IC1的管脚2和管脚6相连接,三极管的集电极与发射极组成该电路的输入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缠绕式自控预热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敏电阻RT1设置在隔环(4)的内部靠近燃烧腔的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缠绕式自控预热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时基电路IC1的型号为NE555,三极管VT1、三极管VT2和三极管VT3均为NPN型三极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华索自动化信息工程有限公司,未经四川华索自动化信息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718504.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