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软件定义网络的链路自动发现方法和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510719021.3 | 申请日: | 2015-10-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5429875B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12 |
发明(设计)人: | 翟跃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斐讯数据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12/721 | 分类号: | H04L12/721;H04L12/751;H04L12/931 |
代理公司: | 上海硕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51 | 代理人: | 郭桂峰 |
地址: | 201616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软件 定义 网络 自动 发现 方法 系统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软件定义网络的链路自动发现方法和系统,其中方法包括:接收交换机上报的媒体访问控制地址和端口信息;根据媒体访问控制地址选择交换机,并根据选择的交换机的媒体访问控制地址和端口信息,触发选择的交换机向邻居交换机发起邻居请求报文;接收邻居交换机根据邻居请求报文上报的封装报文,所述封装报文包括邻居交换机的媒体访问控制地址和接收端口信息;根据邻居交换机的媒体访问控制地址和接收端口信息,触发邻居交换机发起邻居请求报文。本发明能够准确地计算整个网络链路,而且保证全网同步。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软件定义网络(SDN,SoftwareDefined Network)的链路自动发现方法和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局域网交换技术的发展,局域网内网络带宽使用的有效性得到了提高,但也使得局域网内设备的连接情况变得十分复杂,从而使链路层拓扑发现变得越来越重要。链路层拓扑是在原有网络层拓扑的基础上增加交换机到交换机、交换机到路由器、交换机到主机之间的连接关系。
邻居发现协议(NDP,Neighbor Discovery Protocol)使节点发现本链路上其他邻居的数据链路层地址。例如,主机可以使用邻居发现协议发现邻近的路由器,把它作为自己的默认网关;节点使用邻居发现协议跟踪邻居是否可达,并检测邻居数据链路层地址的改变。当路由器或到达路由器的路径失效时,主机依靠该协议搜索可用的路由器或路径。
传统的邻居发现协议通过交互邻居请求(NS)和响应报文(NA)来检测邻居的可达性。但是,传统的邻居发现协议是分布式的,可以检测邻居的可达性,但是无法实现整个网络的链路自动发现,而且邻居可达性状态机运行在不同节点上,会存在不同步的情况。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软件定义网络的链路自动发现方法和装置,能够准确地计算整个网络链路,而且保证全网同步。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软件定义网络的链路自动发现方法,应用在软件定义网络的控制器上,包括:接收交换机上报的媒体访问控制地址和端口信息;根据媒体访问控制地址选择交换机,并根据选择的交换机的媒体访问控制地址和端口信息,触发选择的交换机向邻居交换机发起邻居请求报文;接收邻居交换机根据邻居请求报文上报的封装报文,所述封装报文包括邻居交换机的媒体访问控制地址和接收端口信息;根据邻居交换机的媒体访问控制地址和接收端口信息,触发邻居交换机发起邻居请求报文。
进一步地,所述方法还包括:预先进行支持链路自动发现的配置,配置项包括软件定义网络的链路自动发现开关,软件定义网络的链路自动发现周期、邻居请求报文超时和活性周期。
进一步地,所述软件定义网络的链路自动发现开关,用于表示打开或关闭软件定义网络的链路自动发现开关;所述软件定义网络的链路自动发现周期,用于触发交换机发起邻居请求报文的周期;所述邻居请求报文超时,用于邻居请求报文超时时,如果交换机未收到邻居响应报文,交换机的状态从未完成状态到空闲状态,否则交换机的状态从未完成状态到可达状态;所述活性周期,用于如果交换机状态处于可达状态,将启用活性周期;如果在活性周期内未收到对方报文,交换机的状态从可达状态到空闲状态。
进一步地,所述接收交换机上报的媒体访问控制地址和端口信息的步骤包括:接收交换机发送的第一Experimenter报文,从第一Experimenter报文中获取交换机上报的媒体访问控制地址和端口信息。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Experimenter报文包括Experimenter类型、自己的媒体访问控制地址,以及和媒体访问控制地址对应的端口号,其中Experimenter类型值为1时表明是从交换机到控制器方向发送的Experimenter报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斐讯数据通信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斐讯数据通信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71902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