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立体无土栽培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510721294.1 | 申请日: | 2015-10-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5191778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30 |
发明(设计)人: | 马红梅;刘中华;王三兵;薛淳鹏;侯亚楠;原凯;武志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西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G31/06 | 分类号: | A01G31/06 |
代理公司: | 太原华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14108 | 代理人: | 马秦锁 |
地址: | 030801 山***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立体 无土栽培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业机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旋转水轮式立体无土栽培装置。
背景技术
立体栽培就是指充分利用立体空间的一种种植方式,目前根据植物立体栽培群体栽培的位置可分为地面立体栽培和空间立体栽培,地面立体栽培是不同作物都种在同一地平面上,在地面上部呈立体分布,此种栽培实际就是传统农业中的间、套种植,地面立体栽培技术在农业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已不能满足需求。空间立体栽培是利用一定的栽培设施,将不同的植物栽培在不同的层次上,如床台式、吊盆、吊袋、立柱式等,其优点是提高了空间利用率并提高了产量,缺点是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栽培设施整体性不强、灵活性较差,技术条件落后、栽培管理不方便等。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情况,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立体无土栽培装置,使植物采光均匀,并自动供排水和循环利用营养液,从而实现立体栽培的自动化,高效化,并达到节能环保的目的。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立体无土栽培装置,包括支架、若干栽培床、水轮、电机、营养液槽、回流槽,所述水轮设置有两个,通过横轴设置在支架的两侧,横轴通过皮带与电机连动,所述水轮为内空的管体构成,水轮的外围设有一系列前端弯曲成钩状的进水管,进水管与水轮连通,所述栽培床两端通过空心连杆活动连接在两水轮轮体管壁上,在水轮上均匀分布,所述空心连杆一端与水轮管体连通,另一端通过连接杆与栽培床连通,水轮的正下方设置有营养液槽,所述栽培床的侧边沿上设有出水孔,出水孔的下方对应设置有回流槽。
优选的,所述进水管的前端口为扩口,方便水的进入,进入充足的水分或营养液。
优选的,所述连接杆设置有三个,所述连接杆的上端均与空心连杆连接,另一端分别连接在栽培床侧边两端与中点,使营养液在整个栽培床内均匀分布,使植物的生长均匀一致。
优选的,所述栽培床设置有六个,均匀分布在水轮管壁上,既可以保证充分植物的光合作用的最大化,又可以保证栽培床之间不会碰撞。
本发明的立体无土栽培装置是在保持植物均匀转动的条件下,增强光照和提高二氧化碳浓度,通过机构的旋转可以使植物采光均匀并增大了光照时间,而且机构的转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空气流动,补充了植物光合作用所必须的二氧化碳气体,增大植物的光合作用提高植物的品质和产量,并实现水和营养液的自动供给和循环利用,采用电动机驱动,使机构匀速稳定转动,由于栽培床结构布置还可使机构的转动达到省力节能的目的,根据植物不同的生长期特点,通过调整电动机的功率,从而调节机构的转动速度使水和营养液及时补充,进而达到最适宜植物生长的条件。进水管将营养液槽内的水和营养液舀进空心连杆并进入栽培床,多余的水和营养液沿着栽培床的坡度重新流入回流槽,形成一个供给回流系统,实现了水和营养液的循环利用。
本发明的立体无土栽培装置,大大改善了传统栽培机构的技术落后、自动化性能差的缺点。它是在传统的床台式立体栽培的条件下,进行了关键性的技术革新改造,使栽培机构转动起来,既提高了植物的品质和产量,又实现了立体栽培的自动化、高效化、栽培一体化。从实际出发,考虑了传统立体栽培机构整体性不强、灵活性差的问题,构建了新颖独特的水轮式可旋转立体化无土栽培装置,可应用于温室大棚内的立体化无土栽培以及家用室内观赏性植物的栽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立体无土栽培装置,包括支架1、若干栽培床6、水轮2、进水管3、电机8、营养液槽9、回流槽10,所述水轮2设置有两个,通过横轴4设置在支架1的两侧,所述横轴4通过皮带与电机8连动,所述水轮2为内空的管体构成,水轮2的外围设有一系列前端弯曲成钩状的进水管3,进水管3与水轮2连通,所述栽培床6两端通过空心连杆5活动连接在两水轮1轮体管壁上,在水轮1上均匀分布,所述空心连杆5一端与水轮1管体连通,另一端通过连接杆7与栽培床6连通,水轮2的正下方设置有营养液槽9,所述栽培床6的侧边沿上设有出水孔11,出水孔11的下方对应设置有回流槽10。
具体实施时,营养液槽9中加入水或者营养液,打开电机8,通过横轴4带动水轮2转动,水轮2上的进水管3舀水后,通过空心连杆5进入连接杆7,从而进入栽培床6,多余的营养液顺着栽培床6侧边上的出水口11流入回流槽10,整个过程形成一个自动供给回流系统,实现了水和营养液的循环利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西农业大学,未经山西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72129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