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漏斗卧式压铸机在审
申请号: | 201510723048.X | 申请日: | 2015-10-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5251963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1-20 |
发明(设计)人: | 王燕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迎瑞升压铸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2D17/10 | 分类号: | B22D17/10 |
代理公司: | 重庆强大凯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17 | 代理人: | 刘嘉 |
地址: | 401320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漏斗 卧式 压铸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压力铸造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压铸(英文:diecasting)是一种金属铸造工艺,其特点是利用模具腔对融化的金属施加高压。模具通常是用强度更高的合金加工而成的,这个过程有些类似注塑成型。大多数压铸铸件都是不含铁的,例如锌、铜、铝、镁、铅、锡以及铅锡合金以及它们的合金。根据压铸类型的不同,需要使用冷室压铸机或者热室压铸机。压铸机主要可以分为热室压铸机与冷室压铸机两种不同的类型,区别在于它们能承受多大的力量,典型的压力范围在400到4000千克之间。其中当压铸无法用于热室压铸工艺的金属时可以采用冷室压铸,包括铝、镁、铜以及含铝量较高的锌合金。在这种工艺中,需要在一个独立的坩埚中先把金属熔化掉。然后一定数量的熔融金属被转移到一个未被加热的注射室或注射嘴中。通过液压或者机械压力,这些金属被注入模具之中。冷室压铸机还有立式与卧式之分,立式压铸机通常为小型机器,而卧式压铸机则具有各种型号。
由于冷室压铸机需要把熔融金属转移进冷室,这种工艺最大的缺点是循环时间很长。并且主要依靠人工手动进行浇注,浪费了人力和时间,同时还具有较大的危险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意在提供一种压铸循环时间短,结构简单的漏斗卧式压铸机,以代替人工浇注,提高了生产的过程的安全和自动化程度。
本方案中的漏斗卧式压铸机,包括定模、动模、压室,所述定模和动模闭合贴合形成压铸的模腔,压室位于动模的一端,动模上设有浇道,该浇道的两端分别和压室、模腔相连通,所述压室的上端连接有漏斗,漏斗口和压室连通,所述漏斗内充满了金属熔融液,压室内设有压头,所述压头内套于压室内。
有益效果:压铸之前,压头的位置位于漏斗口的后端,漏斗中的金属熔溶液由于重力原因,通过漏斗口进入压室内,压头运动,挤压金属熔融液,金属熔融液通过浇道进入模腔内,压头继续推动,堵住漏斗口,漏斗内的金属熔融液将无法进入压室,压头继续推动金属熔融液充满模腔,并在压力作用下固化成型,进行压铸过程,当压铸完成后,取下动模,将铸件取出。采用该方案,通过设置漏斗,并通过压头来控制熔融金属液的下落,压铸当个铸件时间变短,生产效率提高,同时省去了人工,节约了劳动资源。
进一步,所述动模外端固定连接有滑杆,滑杆滑动连接在固定的机架,动模能够在机架上进行滑动,使取出铸件更加方便。
进一步,所述漏斗的外表面上还连接有加热器,能够对漏斗内的熔融金属液持续的进行加热。
进一步,所述漏斗的外表面上设有保温层,以保证熔融金属液的状态。
进一步,所述动模的一端连接有拉手,便于拉动,进行开模取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漏斗卧式压铸机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压头1、压室11、浇道12、漏斗2、漏斗口21、保温层22、加热器23、定模3、动模4、拉手41、滑杆42、机架5。
实施例基本如附图1所示:
本方案中的漏斗卧式压铸机,包括定模3、动模4、压室11,定模3和动模4闭合贴合形成压铸的模腔,压室11位于动模4的一端,动模4上开有浇道12,该浇道12的两端分别和压室11、模腔相连通,压室11的上端连接有漏斗2,漏斗口21和压室11连通,漏斗2内充满了金属熔融液,压室11内套有压头1。
压头1的一端由和液压缸进行连接,控制压头1的进给,压头1的进给量的时间应严格控制,确保漏斗口21的开合到位,并保证金属熔融液充分进入压室11;同时压铸时,保证压头1彻底关闭漏斗口21。
漏斗2的外表面上对称安装有两个加热器2,加热器2采用电加热,能够对漏斗2内的熔融金属液持续的进行加热。漏斗2的外表面上粘合有保温层22,该保温层22采用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或者聚氨酯泡沫塑料,该材质耐热性能良好,以保证熔融金属液的状态。
动模4外端固定连接有滑杆42,滑杆42加工有和固定的机架5上的滑槽相适应的滑块,动模4能够在机架5上进行滑动,使取出铸件更加方便。动模4的一端连接有拉手41,便于拉动,进行开模取件,采用液压缸进行拉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迎瑞升压铸有限公司,未经重庆迎瑞升压铸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72304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