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新型热收缩套制作流程在审
申请号: | 201510723745.5 | 申请日: | 2015-11-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6626701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10 |
发明(设计)人: | 王欣欣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欣欣 |
主分类号: | B32B37/12 | 分类号: | B32B37/12;B32B37/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60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新型 收缩 制作 流程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塑胶制品制作工艺,具体涉及一种新型热收缩套制作流程。
背景技术
90年代中后期石油天然气行业开始应用热收缩产品,后来拓展到城市煤气管道、自来水管道等领域。目前生产热收缩带的设备在技术上比较落后,影响了热收缩产品的生产,严重制约了行业的发展。现有技术在生产热收缩套时,依靠生产PE基材时形成拉伸,经过射线辐照后涂胶,成为热收缩产品,但由于自动化水平低,无法形成准确控制收缩率,大约在20-30%以内,收缩量不稳定,造成工程施工缓慢,耗时,耗能,包敷质量可靠性差,影响工程质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了一种新型热收缩套制作流程,该流程解决了辐照后基材再拉伸的技术问题,可一步法生产热收缩产品,形成连续化作业,大大提高了热收缩产品的收缩率。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新型热收缩套制作流程,包括如下制作步骤:
1)备料
取出塑料基料和熔胶,制作出复合为基材层和熔胶层的半成品材料,根据直径要求 制备不同宽度,不同长度的热收缩带成品。
2)预处理
对热缩基材切口,把复合为双层的热收缩带作基材层和熔胶层的剥离。
3)基材/基材层热合
将基材/基材两端在设备上进行电热热合
4)基材/基材层冷却
热合后的基材部位,进行压合式冷却,使其达到适合下一工序的温度要求。
5)基材/熔胶层热合
将冷却后的基材与第一层溶胶进行风热热合。
6)熔胶/熔胶层热合
将第一层溶胶与第二层溶胶进行风热热合。
7)熔接侧端整理
修整因热合后出现的部分飞边,保证制品美观。
在预处理步骤的剥离过程中,对热缩基材切口后,作低温处理,温度在零下10°至零下15°,然后使用8-10kg拉力,将胶与基材分离;
在基材与基材热合过程中,基材温度在240- 270°的状态下,使用压力为1.5-1.9MPa,停留稳定160-180秒;
在基材压合式冷却过程中,对基材施加温度零下5至0°,对基材急速降温,压力为1.0-1.5MPa,稳定时间140-160秒;
在基材与热熔胶热合过程中,热熔胶与基材贴覆,温度范围为220-240°,压力为0.1-0.5MPa,时间100-130秒;
在热熔胶与热熔胶热合过程中,温度200-230°,压力0.1-0.4MPa,时间90-120秒.
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有效解决了热收缩带载施工过程中的收缩率低的问题,利用所述步骤,实现了基材拉伸、涂胶位一步法生产,使生产过程简化、统一,生产效率显著提高,产品质量可靠,大大提高了在施工中的施工质量。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1) 备料;取塑料基料28kg, 熔胶20kg, 制作出复合为基材层和熔胶层的半成品材料,根据直径要求 制备适当宽度和长度的热收缩带成品。
2) 预处理,剥离过程,对热缩基材切口,作低温处理零下10度,然后使用8kg拉力,将胶与基材分离;
3) 基材与基材热合,基材在240度的状态下,1.5MPa压力,稳定160秒;
4)基材压合式冷却,对基材零下5度急速降温,压力1.0MPa,时间140秒;
5)基材与热熔胶热合,热熔胶与基材贴覆,温度220度,压力0.1MPa,时间100秒;
6) 热熔胶与热熔胶热合,温度200度,压力0.1MPa,时间90秒;
7) 修整因热合后出现的部分飞边,保证制品美观, 得到收缩率为53%的样品。
实施例2:
1) 备料;取塑料基料50kg, 熔胶50kg, 制作出复合为基材层和熔胶层的半成品材料,根据直径要求 制备适当宽度和长度的热收缩带成品。
2) 预处理,剥离过程,对热缩基材切口,作低温处理零下15度,然后使用10kg拉力,将胶与基材分离;
3) 基材与基材热合,基材在270度的状态下,1.9MPa压力,稳定180秒;
4)基材压合式冷却,对基材急速降温至零度,压力1.5MPa,时间160秒;
5)基材与热熔胶热合,热熔胶与基材贴覆,温度240度,压力0.5MPa,时间130秒;
6) 热熔胶与热熔胶热合,温度230度,压力0.4MPa,时间120秒;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欣欣,未经王欣欣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72374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