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加氢反应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510723924.9 | 申请日: | 2015-10-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5237357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1-13 |
发明(设计)人: | 王中锋;王永桥;于慧娟;陈淑敏;任志垒;安小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濮阳惠成电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C35/21 | 分类号: | C07C35/21;C07C29/20;C07C29/76 |
代理公司: | 郑州联科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04 | 代理人: | 时立新 |
地址: | 457001***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加氢 反应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化工设备领域,涉及一种固体化工产品生产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加氢反应装置。
背景技术
氢化双酚A是一种重要的化工产品,在树脂、塑料、橡胶、涂料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生产氢化双酚A是利用双酚A加氢制备,因此加氢装置是是非常重要的操作单元。
传统的加氢装置是采用带鼓泡管的搅拌锅式或鼓泡塔式反应器,此类型设备需要将从液面上逸出的未反应的氢气用氢气泵再循环鼓泡,后续过滤时还要将反应好的物料用泵转到过滤器进行过滤,造成能耗高,设备投入大,占地面积大,目前国内生产双酚A的厂家很少,主要是因为加氢工段收率低,过滤能耗高,造成生产成本较高,质量较不稳定,不能形成规模化生产,因此研发氢化双酚A的加氢装置是目前市场的迫切需求。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耗能低、操作简单、设备利用充分、质量稳定、工作效率高,特别适合双酚A加氢生产氢化双酚A的装置。
为实现本发明目的,该加氢过滤装置包括原料溶解釜、循环泵、预热器、加氢过滤器,其特点在于:原料溶解釜采用带夹套的结构,在夹套内通入蒸汽,原料溶解釜底部依次与加氢过滤器底部、循环泵相连;循环泵另一端连接预热器,预热器通过管道与加氢过滤器顶部连接;加氢过滤器由喷射环流反应器、氢气管、过滤器组成,加氢过滤器为塔式,在塔内部由上至下依次分别为加氢反应区、过滤区,两区用法兰相互连接并相通;在加氢反应区,氢气管连接喷射环流反应器,喷射环流反应器固定于塔顶,并通过管道连接预热器;循环泵与物料冷却釜连接。与循环泵相连的各种进出口管道都安装控制阀门。
在加氢过滤器加氢反应区与循环泵之间设有带阀门的管道,有利于多余原料的充分循环反应。
预热器采用列管结构,壳程通蒸汽加热,管程通物料。
本发明原理在于:原料在原料溶解釜中高温溶解,通过循环泵进入预热器加热到反应温度后进入喷射环流器,同时开通氢气加压混合反应,物料流入加氢反应区,然后通过循环泵循环加氢,此时与循环泵相连的加氢反应区、预热器的阀门开启,其余关闭。经检测得知加氢反应完成后,开始过滤催化剂,开启与循环泵相连的过滤器出口、冷却釜进口阀门,关闭其它阀门,加氢完成后物料经过过滤区的过滤器后,完成催化剂过滤操作,至此完成一批物料的加氢及过滤工序,然后进入下一工序。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在加氢过程中选用喷射环流反应器,加氢充分,收率高,不需对逸出的氢气再循环,减少了工艺流程;过滤器与加氢反应器为一整体,保证了过滤催化剂时的高温状态,减少了在物料转移过程中的热量损失,节约了能耗;特别是在双酚A加氢生产氢化双酚A中的应用中,节约能耗,设备投入少,工作效率高,产品质量稳定,适合工业化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加氢过滤装置结构示意图,图中1溶解釜,2循环泵,3预热器,4加氢过滤器,5喷射环流反应器,6过滤器,7氢气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好地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举实例如下:
实施例
该加氢过滤装置包括原料溶解釜1、循环泵2、预热器3、加氢过滤器4,其特点在于:原料溶解釜1采用带夹套的结构,在夹套内通入蒸汽,原料溶解釜1底部依次与加氢过滤器4底部、循环泵2相连;循环泵2另一端连接预热器3,预热器3通过管道与加氢过滤器4顶部连接;加氢过滤器4由喷射环流反应器5、氢气管7、过滤器6组成,加氢过滤器4为塔式,在塔内部由上至下依次分别为加氢反应区、过滤区,两区用法兰相互连接并相通;在加氢反应区,氢气管7连接喷射环流反应器5,喷射环流反应器5固定于塔顶,并通过管道连接预热器3;循环泵2与物料冷却釜连接。与循环泵2相连的各种进出口管道都安装控制阀门。
在加氢过滤器4加氢反应区与循环泵2之间设有带阀门的管道,有利于物料的充分循环反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濮阳惠成电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濮阳惠成电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72392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