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换导式二相交流变频马达驱动电路有效
申请号: | 201510724399.2 | 申请日: | 2015-10-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91590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2-21 |
发明(设计)人: | 施少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施少俊 |
主分类号: | H02P27/08 | 分类号: | H02P27/08;H02P25/02;H02P25/16;H02M7/5387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0540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换导式二 相交 流变 马达 驱动 电路 | ||
1.换导式二相交流变频马达驱动电路,其包括:第一稳压电路,第二稳压及第一互补管静态基极电位固定电路,启动电阻R1和电感L以及第一互补管V5、V6和第二互补管V1、V2电路,防止交越失真电路;其特征是:由主动半桥即功率信号源通过启动电阻(R1)和电感(L)来启动被动半桥电路,使被动半桥中的上、下臂功率晶体管(V2、V1)彼此交替地导通负载(M)配合主动半桥中的下、上臂功率晶体管(V4、V3)呈不同电流强度的交换导通状态,被动半桥输出电压与主动半桥输出电压的相位始终相反并以此来推动两个半桥之间的负载(M);所述启动电阻R1一端连接第3晶体管V3、第4晶体管V4的共集电极以及负载M的一端,另一端通过电感L连接第一互补管的第5晶体管V5、第6晶体管V6的共发射极,第5晶体管、第6晶体管的两个集电极分别通过第2电阻R2、第3电阻R3连接第二互补管的第1晶体管V1、第2晶体管V2的基极,第1晶体管、第2晶体管的两个发射极分别连接电源电压的0V端、+40V端,第1晶体管、第2晶体管的集电极互连并连接负载M的另一端,第15电阻R15、第16电阻R16分别连接在第1晶体管、第2晶体管的基极与发射极之间;第3晶体管V3、第4晶体管V4的发射极分别通过第101电阻R101、第102电阻R102连接电源电压的+40V端、0V端;所述防止交越失真电路,其中的第201晶体管V201的基极与集电极互连并连接第8晶体管的发射极和第203晶体管V203的集电极,第202晶体管V202的基极与集电极互连并连接第8晶体管的集电极和第204晶体管V204的发射极,第201晶体管、第202晶体管的发射极互连并连接第2集成电路的a部分IC2a的正相端和第2集成电路的b部分IC2b的反相端,第2集成电路的a部分的反相端与第2集成电路的b部分的正相端互连并连接第8晶体管的发射极,第2集成电路的a部分、第2集成电路的b部分的输出端分别通过第201电阻R201、第203电阻R203连接第203晶体管V203、第204晶体管V204的基极,第202电阻R202连接在第203晶体管的基极与发射极之间,第204晶体管的集电极连接第4稳压管W4的阴极,第203晶体管的发射极连接第4稳压管W4的阳极,第2集成电路IC2的电源正极、负极分别连接第4稳压管的阴极、阳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导式二相交流变频马达驱动电路,其特征包括:第一稳压电路,由电阻R20、R21和稳压管W4组成;其中第21电阻R21、第20电阻R20的一端分别连接电源电压的+40V端、0V端,第21电阻R21、第20电阻R20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第4稳压管W4的阴极、阳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导式二相交流变频马达驱动电路,其特征包括:第二稳压及第一互补管静态基极电位固定电路,由晶体管V7、V8、V9和稳压管W1、W2、W3以及电阻R7、R5、R8、R17、R18、R19、VR1和电容C1组成;其中第6电阻R6、第4电阻R4的一端分别连接第4稳压管W4的阴极、阳极,第6电阻R6、第4电阻R4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第3稳压管W3的阴极、阳极;第3稳压管的阴极连接第2稳压管W2的阴极并通过第8电阻R8连接第9晶体管V9的发射极,第9晶体管的基极连接第2稳压管W2的阳极和第5电阻R5的一端,其集电极连接第8晶体管V8的集电极及第6晶体管V6的基极,第1电容C1连接在第8晶体管V8的集电极与发射极之间;第3稳压管的阳极连接第1稳压管W1的阳极并通过第7电阻R7连接第7晶体管V7的发射极,第7晶体管的基极连接第1稳压管W1的阴极和第5电阻的另一端,其集电极连接第6晶体管的发射极及第5晶体管V5的基极,可变电阻VR1连接在第8晶体管的基极与集电极之间,第19电阻R19连接在第8晶体管的基极与发射极之间,第17电阻R17、第18电阻R18的一端分别连接第8晶体管的集电极、发射极,第17电阻、第18电阻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第2稳压管的阴极、第1稳压管阳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施少俊,未经施少俊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724399.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冷轧开卷或卷取机涨缩油缸行程信号感应装置
- 下一篇:电动工具安全存放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