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氧化硅沉积法AG防眩玻璃加工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1510725839.6 | 申请日: | 2015-11-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6630667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10 |
发明(设计)人: | 夏成盛;洪金斌;姜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夏成盛;洪金斌;姜勇 |
主分类号: | C03C17/25 | 分类号: | C03C17/25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66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氧化 沉积 ag 玻璃 加工 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玻璃深加工领域,属于新一代防眩玻璃加工工艺
技术背景
AG是Anti-glare(抗眩光)的缩写,当外界光线照射在未经处理的玻璃表面上时,由于玻璃表面的反射作用,使人看不清玻璃后面的內容。如在灯光或阳光下使用一些电子显示设备时,常会看不清屏幕的内容。抗眩光即是通过对玻璃表面的处理来改善玻璃的这种对光线的反射性能,使得玻璃后面的内容清晰起来。
防眩的原理是对玻璃表面进行处理,使表面变得粗糙不平整,这种不平整的玻璃表面,会使照射上面的光线漫反射,从而使得屏幕显示的内容变得清晰起来。
AG防眩玻璃的应有领域
1、电子显示屏幕、电子触摸屏
2、照明、裱画
3、光伏发电
4、高档家具、家装、高档楼宇
现有玻璃进行AG防眩加工的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种
1、喷砂法
就是用足够细腻的金刚砂将玻璃表面打毛,这种工艺是由玻璃磨砂工艺演变而来,这是最早期的防眩玻璃加工方法,其特点是加工速度很慢,表面粗糙度不均匀,产品质量差,无法满足电子产品飞速发展的需要。此工艺基本已经淘汰。
2、低温喷涂法
就是用聚酯漆混合一些具备折射功能的透明颗粒,喷涂在玻璃表面,然后烘烤干燥聚合成防眩面。这种方法生产效率高,设备简单,污染不严重,但产品表面硬度低,也容易老化,不适合用于电子触摸屏和室外装备(如电子广告屏,光伏发电等),只适用于如裱画和一些要求不高的领域。
3、氢氟酸侵蚀法(简称酸侵法)
就是用氢氟酸和一些辅料混合在一起,对玻璃表面进行侵蚀处理,玻璃表面因受侵蚀而变得粗糙,从而使玻璃表面达到防眩效果。这种方法的特点是,可以生产出质量较高的产品,无论表面硬度,耐高温性能,耐老化性能,粗糙度,雾度,透光率等各项指标都可以满足现代电子产品的需要。目前电子行业使用的防眩玻璃主要就是这种工艺生产的。
这种工艺的主要问题是,一污染严重,氢氟酸及其副产品都是难以处理的污染物,氢氟酸对环境和人体健康有害。目前采用此工艺的企业都难以取得环保许可证书。二是,产品质量不稳定,不但受药液浓度的影响,也受环境温度湿度变化的影响,从而造成产品成品率低,生产成本高。三是,这种工艺生产的防眩玻璃由于防眩面具备亲水性,比普通玻璃更容易发霉,不易长时间储存。四是,此工艺无法应用于目前用量越来越大的超薄玻璃领域。
针对以上三种传统工艺的问题,我们发明了氧化硅沉积法AG防眩玻璃加工工艺
发明内容
氧化硅沉积法AG防眩玻璃加工工艺的基本原理是,采用液相沉积法,在玻璃表面沉积上一层具备一定粗糙度被氧化硅以化学键与玻璃表面相结合的致密膜,从而形成防眩面。其工艺过程如下:
1、配制沉积液
用硅酸、偏硅酸、硅酸钠、硅酸钾、硅酸甲酯、硅酸乙酯、偏硅酸钠、偏硅酸钾、偏硅酸乙酯、偏硅酸甲酯、乙酸甲酯、乙酸乙酯的一种或几种按一定比例混合后,在一定环境条件下与适量水、甲醇、乙醇、丙酮、四氯化碳中的一种或几种溶剂溶合,再在一定环境下加入适量的添加剂,添加剂的作用为减缓剂、促进剂、粘合剂、分散剂和会发剂,添加剂分别是从草酸、盐酸、硫酸、磷酸、乙酸、氢氧化钾、氢氧化钠、磷酸钠、磷酸钾、正丁醇、异丁醇、仲丁醇、叔丁醇等试剂中选取。配好的溶液在一定环境条件下形成合格的镀膜液,根据不同品种防眩效果的要求,可再加入适量的可悬浮的纳米材料,分别是氧化铝、氧化锌、氧化锡、氧化钛、氧化硅中的一种或几 种混合物,药液制备后即可备用。
2、玻璃前处理
玻璃开箱后经过切割、磨边、清洗、挑选,备用。
3、涂覆沉积液
在一定环境条件下,把配好的沉积液均匀涂覆在玻璃表面,形成防眩沉积膜,涂覆沉积液后需要一定时间的沉积过程。
涂覆沉积液的方法包括:1、浸提法,就是把玻璃浸入沉积液中,并保持一定时间,然后以一定速度将玻璃从药液里提升出来,从而在玻璃表面形成一定厚度的膜。2、旋涂法,就是把玻璃固定住一个圆盘上,玻璃和圆盘一起以一定速度旋转,并在玻璃中心按一定速度将药液滴流在玻璃上,随着玻璃旋转,药液会均匀分布开,形成膜。3、辊涂法,就是在玻璃上用类似海绵的软辊,随着软辊的转动和玻璃的移动,把药液均匀涂覆在玻璃表面形成膜4、喷涂法,就是用喷枪把药液均匀喷涂在玻璃表面,形成膜。以上四种方法根据不同品种的防眩玻璃需要选取不同的涂覆方法。
4、后处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夏成盛;洪金斌;姜勇,未经夏成盛;洪金斌;姜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72583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