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冰箱的双循环制冷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510726805.9 | 申请日: | 2015-10-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5180494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23 |
发明(设计)人: | 马长州;魏邦福;尚殿波;程琳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美菱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5B5/02 | 分类号: | F25B5/02;F25B41/04 |
代理公司: | 安徽省合肥新安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4101 | 代理人: | 何梅生;孙琴 |
地址: | 230061 安徽省合***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冰箱 双循环 制冷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制冷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的是一种冰箱的双循环制冷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的冷藏冷冻箱,为实现冷冻室温度可以调至冷藏温区,引入并联双循环系统,冷藏蒸发器与冷冻蒸发器完全独立,制冷时两个蒸发器根据需要依次顺序制冷。该系统优点是两个制冷间室可以根据需要任意调整温区,可实现,冷藏-冷藏、冷藏-冷冻、冷冻-冷藏、冷冻-冷冻等任意组合。缺点是当其中一个为高温间室,一个为低温间室时,当制冷由低温间室切换至高温间室时,由于低温间室的蒸发器温度更低,部分制冷剂会通过回气管回流并存储在压力更低的低温间室的蒸发器中,出现高温间室制冷时制冷剂严重不足的问题,导致高温间室的蒸发器制冷效率低下,冰箱耗电量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冰箱的双循环制冷系统,用于调节冷媒在制冷系统内的分布。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冰箱的双循环制冷系统,所述冰箱包括两个间室,所述两个间室分别定义为第一变温室和第二变温室,所述双循环制冷系统包括:
压缩机,所述压缩机位于所述冰箱的底部后侧;
冷凝器,所述冷凝器的入口与所述压缩机的出口相连接;
切换单元,所述切换单元具有入口、第一出口和第二出口,所述切换单元的入口与所述冷凝器的出口相连;
第一毛细管,所述第一毛细管的入口与所述切换单元的第一出口相连;
第二毛细管,所述第二毛细管的入口与所述切换单元的第二出口相连;
第一蒸发器,所述第一蒸发器设置在所述第一变温室的背部,所述第一蒸发器的入口与所述第一毛细管的出口相连;
第二蒸发器,所述第二蒸发器设置在所述第二变温室的背部,所述第二蒸发器的入口与所述第二毛细管的出口相连;
第一单向阀,所述第一单向阀的入口与所述第一蒸发器的出口相连,所述第一单向阀的出口与所述压缩的入口相连;
第二单向阀,所述第二单向阀的入口与所述第二蒸发器的出口相连,所述第二单向阀的出口与所述压缩的入口相连;
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用于控制所述切换单元。
所述切换单元为电磁阀。
本发明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1、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冰箱的双循环制冷系统,由于在两个蒸发器的出口与压缩机的入口之间分别设置有单向阀,当其中一个变温室制冷且其对应的蒸发器内压力(温度)高于另一个变温室对应的蒸发器内压力(温度)时,另一个变温室对应的单向阀会阻止制冷剂回流至该变温室对应的蒸发器内,调节冷媒在制冷系统内的分布,保证了正在制冷的变温室的蒸发器制冷剂供液量充足,提高了冰箱的制冷效率,降低冰箱耗电量。
2、当正在制冷的变温室对应的蒸发器压力小于另一个变温室对应的蒸发器压力时,另一个变温室对应的蒸发器中的部分制冷剂会在压缩机吸气作用下通过其对应的单向阀进入压缩机,并重新进入正在制冷的变温室对应的蒸发器内参与制冷循环,进一步提升了正在制冷的变温室对应的蒸发器的有效制冷效率。
3、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冰箱的双循环制冷系统,可以实现冰箱的两个变温室的全温区变温的要求,使得该两个变温室的温度调节范围可实现8~-24℃;用户可根据实际需要自由组合冷藏、冷冻温区容积。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1压缩机,2冷凝器,3干燥过滤器,4切换单元,51第一毛细管,52第二毛细管,61第一蒸发器,62第二蒸发器,71第一单向阀,72第二单向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的实施例作详细说明,本实施例在以本发明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
参见图1,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冰箱的双循环制冷系统,该冰箱包括两个间室,两个间室分别定义为第一变温室和第二变温室,该双循环制冷系统包括:
压缩机1,该压缩机1位于冰箱的底部后侧;
冷凝器2,该冷凝器2的入口与压缩机1的出口相连接;
切换单元4,该切换单元4可以为电磁阀,该切换单元4具有入口、第一出口和第二出口,切换单元4的入口与冷凝器2的出口相连;
第一毛细管51,该第一毛细管51的入口与切换单元4的第一出口相连;
第二毛细管52,该第二毛细管52的入口与切换单元4的第二出口相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美菱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合肥美菱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72680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