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昆虫江氏弦音器拆装模型有效
申请号: | 201510727099.X | 申请日: | 2015-10-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5225591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19 |
发明(设计)人: | 郑小坚;张雨青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G09B23/36 | 分类号: | G09B23/36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2103 | 代理人: | 陶海锋 |
地址: | 215137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连接座 拆装 连接环 底座 昆虫 开口 顶部设置 工作原理 空腔连通 空腔内壁 内部设置 竖直设置 插接体 插杆 穿出 灵活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昆虫江氏弦音器拆装模型,包括底座、设置在所述底座上的球形的本体,所述本体内部设置有空腔,所述本体顶部设置有与所述空腔连通的开口,所述本体中心竖直设置有连接座,所述连接座穿出所述开口,所述连接座上部套设有三个环形的连接环,所述连接环上均设有多个插杆,所述空腔内壁均设有多个插接体。本发明结构简单合理、拆装灵活、能生动显示江氏弦音器的结构特征及工作原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教学用具领域,具体涉及昆虫江氏弦音器拆装模型。
背景技术
昆虫纲是无脊椎动物中仅有听器的动物,昆虫的听觉格外灵敏,在个体间通讯及认知环境声音信息中起重要作用,如逃避捕食者,进行种内的信息交流、寻找配偶和产卵的场所等。昆虫的听觉感受器是一类对声波具有特异感受作用的器官,主要有3种类型:听觉毛、江氏器和鼓膜听器。这三种类型的听觉器官从广义上说属于弦音器。
弦音器,亦称弦音感受器、剑梢感受器、具撅感器等,它是存在于两体壁之间主要感知昆虫体壁外和体内器官的压力、引力和张力变化的昆虫类特有的机械感受器。
弦音器可以协同各组织和表皮,作为一个联合本体感受器,除了在昆虫足部比较常见外,还广泛存在于昆虫的胸部、腹部、翅等身体多个部位,例如,胸部的弦音器常见于半翅目和鳞翅目;腹部的弦音器常见于蜚蠊目,等翅目,鞘翅目和双翅目,而在果蝇幼虫、鳞翅目、双翅目的翅和平衡棒基部等也同样有弦音器的存在。
江氏器(Johnstonf's organ)为昆虫高度特化的感觉器之一,除弹尾目和双尾目外,大多数成虫触角中都有江氏器,多位于梗节内,蚊科和摇蚊科雄虫的江氏器尤为发达。
江氏器在不同种昆虫中具有不同的功能,可以感觉触角风运动、重力或低频率空气振动。多用于感知和控制触角的方位和活动,仅在蚊、蝇和蜜蜂等飞翔昆虫的触角中才具有较发达的听觉功能。江氏器是昆虫听器中最敏锐的一种,最适合的音波感受频率为350~550赫兹(Hz),雄蚊借此能够听到几十米远雌蚊的叫声。雄性按蚊的江氏器含有3万个听觉细胞。
江氏器是一种结构较复杂的昆虫弦音器,梗节腔内有众多的具橛感器(剑梢感受器),能感受声波的刺激。江氏器存在于触角神经周围,由鞘状排列的无数弦音器官聚合组成,各弦音结构的尖端附着于第二、三节(鞭节)间的节间膜上,基部由神经纤维连结于触角神经。
雄蚊的江氏器被包在梗节形成的腔内,其中具橛感器排列成内外两圈,还有3 个具橛感器从梗节一直延伸至鞭节。具撅感器是构成弦音器的基本单位,由感觉神经元、感橛(觉)细胞、冠细胞和鞘细胞构成。感觉神经元位于基部,它的树突被冠细胞与感觉细胞及鞘细胞形成的剑鞘体所包围,其树突末端终止于冠细胞。而冠细胞与真皮相连接,所以感觉神经元可以通过特化的树突末梢感受来自刺激部位的信息。
在昆虫研究教学领域,深入了解昆虫弦音器对于研究昆虫的行为及昆虫的感知能力极为重要。传统教学中常采用示意图来展示昆虫的弦音器,图片的局限性无法生动体现弦音器的立体构造,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拆装式的、三维立体结构的昆虫江氏弦音器拆装模型。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昆虫江氏弦音器拆装模型,包括底座、设置在所述底座上的球形的本体,所述本体内部设置有第一空腔、第二空腔,所述第二空腔嵌设在所述第一空腔内,所述本体顶部设置有与所述第二空腔连通的开口,所述本体中心竖直设置有圆柱形的连接座,所述连接座上部穿出所述开口,所述连接座上部套设有三个环形的连接环,所述连接环上均设有多个插杆,所述第一空腔内壁均设有多个插接体,所述连接座通过轴承与所述本体连接,所述本体内设置有驱动装置驱动所述连接座转动,所述驱动装置包括驱动电机及电源。
上述技术方案中,插杆可以在连接环上多方向转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大学,未经苏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72709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