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辆的降噪组件、具有它的动力总成以及电动车辆在审
申请号: | 201510727147.5 | 申请日: | 2015-10-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5172709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23 |
发明(设计)人: | 张守元;李迎宏;贾秀峰;杨良会;李玉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13/08 | 分类号: | B60R13/08;B60K1/00;B60K17/04 |
代理公司: | 北京清亦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01 | 代理人: | 张大威 |
地址: | 102606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辆 组件 具有 动力 总成 以及 电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车辆的降噪组件、具有它的动力总成以及电动车辆。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电动车辆中的电机和减速器辐射的噪音频率主要为300-2000Hz。虽然该噪音频率比发动机噪音频率小,但由于人耳对频率在1000Hz-2000Hz范围内的噪音非常敏感,严重影响乘车的舒适性,因此急需对此进行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提出一种有利于降低噪音的车辆的降噪组件。
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具有该降噪组件的动力总成以及电动车辆。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的车辆的降噪组件,所述降噪组件适用于所述车辆的动力元件,所述降噪组件包括:刚性件,所述刚性件与所述动力元件固定连接,所述刚性件位于所述动力元件外且包覆在所述动力元件的至少部分外壁上;以及吸音件,所述吸音件位于所述动力元件的外壁与所述刚性件的内壁之间。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辆的降噪组件,降噪效果更好,提高了车辆的乘坐舒适性。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吸音件包括:包裹层,所述包裹层内限定出封闭的填充空间;以及位于所述填充空间内的吸音层,所述吸音层为双组份纤维结构。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双组份纤维结构由聚酯纤维和聚丙烯纤维合成,所述吸音层的密度为15kg/m3-16kg/m3。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吸音层的厚度为30mm-45mm。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吸音层对1000Hz-2000Hz噪音的吸声系数大于0.9。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刚性件对所述动力总成的外壁的覆盖率为80%-100%。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刚性件包括:第一侧部和第二侧部,所述第一侧部和所述第二侧部环绕所述动力元件的侧壁设置且两者通过螺栓连接;底部,所述底部与所述动力元件的底壁相对应且与所述第一侧部和所述第二侧部中的至少一个通过螺栓连接;以及顶部,所述顶部与所述动力元件的顶壁相对应且与所述第一侧部和所述第二侧部中的至少一个通过螺栓连接。
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实施例的动力总成包括:动力总成本体,所述动力总成本体包括电机和减速器;以及所述的车辆的降噪组件,所述动力总成本体形成为所述动力元件,所述刚性件围绕在所述电机和所述减速器所构成的整体外部。
根据本发明第三方面实施例的电动车辆,包括所述的动力总成。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降噪组件与动力元件配合的局部剖视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的降噪组件的吸音层与已有的PU发泡材料的吸音效果对比表。
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辆在不设置降噪组件与设置降噪组件两种情况下的噪声测试对比图。
附图标记:
降噪组件100,动力元件200,
刚性件10,
吸音件20,包裹层21,吸音层2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1至图3详细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辆的降噪组件100。
如图1所示,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的车辆的降噪组件100,降噪组件100适用于车辆的动力元件200,降噪组件100包括:刚性件10以及吸音件20。
刚性件10与动力元件200固定连接,刚性件10位于动力元件200外且包覆在动力元件200的至少部分外壁上,吸音件20位于动力元件200的外壁与刚性件10的内壁之间。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辆的降噪组件100,通过在动力元件200的至少部分外壁上包覆刚性件10和吸音件20,吸音件20设置在动力元件200的外壁外以对动力元件200发出的噪音进行有效吸附,同时刚性件10罩设在吸音件20外不仅对吸音件20起到定位作用,而且具有隔音作用,能够减少噪音泄漏。
在一些实施例中,吸音件20包括:包裹层21以及吸音层22。包裹层21内限定出封闭的填充空间,吸音层22位于填充空间内,吸音层22为双组份纤维结构。具体地,包裹层21采用无纺布材料,吸音层22由双组份纤维结构制成,双组份纤维结构具有较好的可压缩性,吸音层22位于无纺布限定出的填充空间内,吸音层22填满填充空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72714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汽车服务方法和系统、数据中心设备和车载设备
- 下一篇:顶盖装饰条安装卡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