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汽车内饰用的阻燃聚氨酯泡沫材料的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510727346.6 | 申请日: | 2015-11-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5153392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16 |
发明(设计)人: | 刘应才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应才 |
主分类号: | C08G18/66 | 分类号: | C08G18/66;C08G18/42;C08G18/32;C08K13/02;C08K5/06;C08K3/08;C08K5/521;C08K5/52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44302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内饰用 阻燃 聚氨酯 泡沫 材料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汽车内饰用的阻燃聚氨酯泡沫材料的制备方法,属于高分子材料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汽车内饰(AutomotiveInterior)主要是指汽车内部改装所用到的汽车产品,涉及到汽车内部的方方面面,比如汽车防晒膜,汽车握手套,汽车地垫,汽车防滑垫,坐垫,等等都是汽车内饰产品。汽车内饰主要包括以下子系统:仪表板系统、副仪表板系统、门内护板系统、顶棚系统、座椅系统、立柱护板系统、其余驾驶室内装件系统、驾驶室空气循环系统、行李箱内装件系统、发动机舱内装件系统、地毯、安全带、安全气囊、方向盘,以及车内照明、车内声学系统等等。
汽车内部装饰大多数使用人造革、聚氨酯泡沫塑料、塑料壁纸、乳胶海绵、人造地毯、布、丝绒和木材等材料,增加车内美观。例如顶蓬、地毯、门板、仪表盘等。材料的阻燃性和其它的弹性性能成为了较为重要的因素。对于采用较多的聚氨酯泡沫塑料,目前已经有较多的研究。CN100522575A公开了一种车辆内饰顶棚的生产工艺,特别是一种乘用车内饰顶棚的生产工艺,属于车辆顶棚内饰品生产技术领域,它是由热塑性聚氨酯硬泡板为骨架材料,以玻璃纤维为增强材料,用固体热熔胶为粘结剂制成的复合板材,用冷模成型法制作而成的;其生产工艺依次包括基材复合、模压成型、成品制作三大工艺步骤。但是上述方法制备得到的内饰材料的阻燃性和机械性能都不能更高的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机械性能好、阻燃效果好的用于汽车内饰的聚氨酯泡沫材料,主要是通过进行无机纤维和交联单体改性而得到。
技术方案:
一种汽车内饰用的阻燃聚氨酯泡沫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按重量份计,将低聚物多元醇30~50份、多异氰酸酯20~40份、溴化物阻燃剂5~10份、铝溶胶5~15份、乙撑硫脲3~6份、N-油酰肌氨酸十八胺3~6份、胺类催化剂3~5份、有机锡类催化剂2~3份、偶联剂2~4份、交联剂5~10份、增塑剂1~5份、抗氧化剂1~5份、水90~130份混合均匀,再倒入模具中,升温,进行固化,放冷后即可。
所述的第1步中,升温温度是50~60℃;固化时间是20~100h。
溴化物阻燃剂是十溴二苯醚、六溴环十二烷、十四溴二苯氧基苯中的一种或者几种的混合物。
所述低聚物多元醇优选为聚己二酸乙二醇酯二醇、聚己二酸一缩二乙二醇酯二醇、聚己二酸一1,4-丁二醇酯二醇、聚碳酸酯二醇、聚己内酯二醇、聚丁二烯二醇、聚氧化丙烯二醇、聚氧化丙烯三醇、聚四氢呋喃二醇或四氢呋喃一氧化丙烯共聚二醇中的一种或者几种的混合物。
所述多异氰酸酯优选为甲苯二异氰酸酯,简称TDI、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简称HDI、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简称IPDI、多亚甲基多苯基多异氰酸酯,简称PAPI、苯二亚甲基二异氰酸酯,简称XDI。
所述偶联剂为硅烷偶联剂或钛酸酯偶联剂。
所述的交联剂为乙二胺、丁二胺、碳化二亚胺、三羟甲基三聚氰胺、二羟甲基脲或氮丙啶。
作为增塑剂,例如,可以使用磷酸酯类增塑剂、邻苯二甲酸酯类增塑剂、柠檬酸酯类增塑剂等,然而并不限于这些。磷酸酯类有磷酸三苯酯、磷酸三甲苯酯、磷酸甲苯二苯酯、磷酸辛基二苯酯、磷酸二苯基联苯酯、磷酸三辛酯、磷酸三丁酯等,邻苯二甲酸酯类有邻苯二甲酸二乙酯、邻苯二甲酸二甲氧基乙酯、邻苯二甲酸二甲酯、邻苯二甲酸二辛酯、邻苯二甲酸二丁酯、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邻苯二甲酸丁基苄基酯、邻苯二甲酸二苄酯、丁基邻苯二甲酰基甘醇酸丁酯(butylphthalylbutylglycolate)、乙基邻苯二甲酰基甘醇酸乙酯(ethylphthalylethylglycolate)、甲基邻苯二甲酰基甘醇酸乙酯等(methylphthalylethylglycolate),作为柠檬酸酯类增塑剂可优选使用柠檬酸三乙酯、柠檬酸三正丁酯、乙酰基柠檬酸三乙酯、乙酰基柠檬酸三正丁酯、乙酰基柠檬酸三-正(2-乙基己)酯等。这些增塑剂可以使用其一种或两种以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应才,未经刘应才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72734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带自锁式限位架的小型放线器
- 下一篇:水切割机盘管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