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海上风电叶片专用的环氧树脂胶的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510727826.2 | 申请日: | 2015-10-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5176467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23 |
发明(设计)人: | 陈科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科 |
主分类号: | C09J163/00 | 分类号: | C09J163/00;C09J115/00;C09J133/12;C09J11/04;C09J11/06;C09J11/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4196 江苏省无***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海上 叶片 专用 环氧树脂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环氧树脂胶的制备方法,特别是涉及一种适用于海上风电叶片上使用的环氧树脂胶的制备方法,属于胶粘剂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世界能源危机的日益严重,风能作为一种清洁的可再生能源日益受到各国政府重视。世界风力发电现状包括有:1.装机规模持续高速增长;2.单机容量不断扩大;3.主要风电设备供应商集中在欧美,亚洲以日本、印度和中国为代表;4.随着风电技术成熟,成本下降后,各国开始大规模开发海上风电。我国风电现状包括有:(1)我国风电产业开始步入稳步发展阶段;(2)国外风力发电机组仍然占据着国内风电市场的主要地位;
中国风能资源丰富,主要集中在以下地区:1.东南沿海及附近岛屿;2.“三北”(东北、华北、西北)地区;3.内陆局部风能丰富区;4.海上风能丰富区。
作为风力发电装置中的重要一员,叶片技术成为制约风力发电发展的瓶颈。与陆地上不同,在海上运行的风电机组的工作环境中有较多的潮湿的盐雾,在长期的运行中,会影响到叶片的寿命。现有的触变胶并不适合于海上的工作环境,长期使用后,会导致粘胶强度大幅度的下降,导致风电叶片的损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适合于海上风电叶片上使用的环氧树脂触变胶,技术方案是:
一种海上风电叶片专用的环氧树脂胶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第1步、按重量份计,取羟基丁腈橡胶6~12份、聚氯橡胶5~10份、溶剂30~50份,混合均匀,加热至40~50℃,使橡胶溶解;
第2步、将第1步所得的溶解橡胶降温至30~40℃,依次加入环氧树脂30~50份、二乙醇胺4~8份、四乙氧基硅烷2~4份、甲苯基硅烷1~3份、硫化钾2~4份、聚甲基丙烯酸甲酯4~12份、乙酰乙酸乙脂2~4份,混合均匀,得到混合物I;
第3步、再在混合物I中加入气相二氧化硅5~15份、N,N-二丁基氨基二硫代甲酸锌2~4份、增塑剂4~7份,升温至35~45℃,混合均匀,放冷,作为甲组分;
第4步、取亚甲基二苯胺10~20份、硅烷偶联剂2~5份、促进剂1~3份、乙酸乙酯15~25份,升温至35~45℃,混合均匀,放冷,作为乙组分。
优选的,所述的环氧树脂是环氧树脂E-44或者E-40。
优选的,溶剂是二甲苯、乙酸丁酯、乙酸甲酯、乙酸乙酯中的一种或几种混合物。
优选的,增塑剂是邻苯二甲酸酯、对苯二甲酸酯、间苯二甲酸酯中的一种或几种混合物。
优选的,所述的硅烷偶联剂是KH-550或者KH-570。
优选的,所述的促进剂是DMP-30。
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的环氧树脂胶,对于海上的湿热条件、盐雾条件等,都具有良好的耐候性,其适合于应用于环氧树脂基的风电叶片。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第1步、取羟基丁腈橡胶6Kg、聚氯橡胶5Kg、溶剂30Kg,混合均匀,加热至40℃,使橡胶溶解;
第2步、将第1步所得的溶解橡胶降温至30℃,依次加入环氧树脂30Kg、二乙醇胺4Kg、四乙氧基硅烷2Kg、甲苯基硅烷1Kg、硫化钾2Kg、聚甲基丙烯酸甲酯4Kg、乙酰乙酸乙脂2Kg,混合均匀,得到混合物I;
第3步、再在混合物I中加入气相二氧化硅5Kg、N,N-二丁基氨基二硫代甲酸锌2Kg、增塑剂4Kg,升温至35℃,混合均匀,放冷,作为甲组分;
第4步、取亚甲基二苯胺10Kg、硅烷偶联剂2Kg、促进剂1Kg、乙酸乙酯15Kg,升温至35℃,混合均匀,放冷,作为乙组分。
所述的环氧树脂是环氧树脂E-44,溶剂是二甲苯,增塑剂是邻苯二甲酸酯,所述的硅烷偶联剂是KH-550,所述的促进剂是DMP-30。
实施例2
第1步、取羟基丁腈橡胶12Kg、聚氯橡胶10Kg、溶剂50Kg,混合均匀,加热至50℃,使橡胶溶解;
第2步、将第1步所得的溶解橡胶降温至40℃,依次加入环氧树脂50Kg、二乙醇胺8Kg、四乙氧基硅烷4Kg、甲苯基硅烷3Kg、硫化钾4Kg、聚甲基丙烯酸甲酯12Kg、乙酰乙酸乙脂4Kg,混合均匀,得到混合物I;
第3步、再在混合物I中加入气相二氧化硅15Kg、N,N-二丁基氨基二硫代甲酸锌4Kg、增塑剂7Kg,升温至45℃,混合均匀,放冷,作为甲组分;
第4步、取亚甲基二苯胺20Kg、硅烷偶联剂5Kg、促进剂3Kg、乙酸乙酯25Kg,升温至45℃,混合均匀,放冷,作为乙组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科,未经陈科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72782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