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提高苯胺合成二苯胺转化率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728019.2 | 申请日: | 2015-11-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6631829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05 |
发明(设计)人: | 祁文博;艾抚宾;徐彤;袁毅;乔凯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大连石油化工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07C211/55 | 分类号: | C07C211/55;C07C209/02;C07C211/06;C07C209/16;B01J29/7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提高 苯胺 合成 转化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一种提高苯胺合成二苯胺转化率的方法,将苯胺与异丙醇按1:0.4~0.6的比例同时通入反应器中,在β沸石分子筛催化下反应。具体的反应条件为:反应压力为1.5~6.0MPa,反应温度为250~300℃,苯胺体积空速为0.1h‑1~0.5h‑1。本发明通过选择适宜的催化剂和优化反应条件,在保证苯胺合成二苯胺反应的基础上,使异丙醇合成异丙胺的反应也可在一定程度上进行,从而将两个反应偶联起来,达到提高苯胺转化率,消除环境污染的效果。在原有苯胺合成二苯胺的装置上可实现联产异丙胺,增加了装置的经济性;得到的产物经过常规精馏即可完成分离,具有产业实用价值。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提高苯胺合成二苯胺转化率的方法,属于化学合成工艺领域。
背景技术
二苯胺(diphenylamine;N-phenylaniline ),又称N-苯基苯胺,是一种用途非常广泛的化工原料。在橡胶工业中它主要用于橡胶防老剂、或橡胶防老剂的原料,如生产防老剂BLE、RT培司(4-氨基二苯胺)、硫化新兰BBF1等的原料,同时也是SO3及炸药的稳定剂,合成兽药、水果防腐剂等的原料。
当前随着我国加入WTO以后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的轮胎工业也出现了空前的飞速发展,目前已经引进的子午轮胎生产线已有二十多套,其很多技术软件都要求使用防老剂4020以保证轮胎的质量。随着引进技术原材料国产化工作的不断推进以及国内防甲、防丁的限制使用,防老剂4020的用量将越来越大,而作为防老剂4020原料的二苯胺,扩大生产规模必将有着深远的战略意义。
我国2010年产量为20000吨/年,远不能满足我国经济建设发展的需要。我国生胶耗量已占世界耗胶量的第四位,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以及橡胶制品进入国际市场,势必要求大量采用高性能、低毒性的二苯胺类橡胶防老剂(如4010NA、4020等)。另外二苯胺还可用于染料、国防等行业,因此具有很好的市场应用前景。
苯胺合成二苯胺(DPA)的工艺过程,是苯胺通过催化剂床层进行缩合脱氨的反应,同时伴有部分副反应,其生成物有:二甲基吡啶,二苯胺、中间组份(主要是对乙基苯胺,对异丙基苯胺)、重组份(主要是2—甲基—N—(2-甲基苯基)苯胺)。主反应为:
目前工业上由苯胺缩合生产二苯胺,采用液相、釜式、间歇反应生产所用催化剂为HCl、AlCl3、NH4BF4等卤化物。上述方法存在着副产物多,过程繁琐、设备腐蚀、收率低、污染严重等问题,且难以连续操作和大规模生产。
专利CN1144796A是在临氢环境下采用连续法用苯胺合成二苯胺的方法,但是氢气的引入使得设备投资增加,安全性变差。
专利CN1363550A是一种在反应器内加入氮气的苯胺合成二苯胺方法。此方法虽然无需氢气,设备安全性有所提升。但是反应温度依然较高,在330℃~370℃。
专利CN103044270A是将苯胺原料进入反应器之前与氢气接触,使氢气溶解到苯胺原料中再进行反应。此方法以溶解氢代替大量的气相循环氢,降低了设备投资和操作能耗。但是,反应的转换率和选择性依然没有提高。
苯胺合成二苯胺为液相反应,适宜的反应条件为:反应压力为2.0~4.0 MPa,反应温度为250~350℃,其采用的催化剂多为固体酸催化剂,其他催化剂还有三氯化铝、氯化铵、三氟化硼等。
异丙胺是一个很重要的有机化工中间体,用于生产农药、医药、矿物浮选剂、表面活性剂等。异丙胺的合成方法主要有异丙醇法和丙酮法。异丙醇氨化合成异丙胺是在一定温度、压力和临氢条件下,以异丙醇和氨为原料,通过催化剂的作用进行氨化脱水,生成目的产物异丙胺和少量副产物二异丙胺。反应的压力多为1.0MPa~3.0MPa,反应温度为150℃~300℃,其多采用负载各种活性金属的氧化铝类催化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大连石油化工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大连石油化工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72801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盐酸溴己新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芴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