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微型炒豆机及利用该炒豆机炒豆的工艺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730191.1 | 申请日: | 2015-11-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5249505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1-20 |
发明(设计)人: | 彭志强;邓合;刘海;张成初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瑞铸金属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3N12/10 | 分类号: | A23N12/10;A47J37/00 |
代理公司: | 东莞市冠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72 | 代理人: | 徐万禄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微型 炒豆机 利用 炒豆机炒豆 工艺 方法 | ||
1.一种微型炒豆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底座;
一支撑架,设于所述底座上;
一透明转筒,设于所述支撑架上,与所述支撑架活动连接,并能相对所述支撑架倾斜摆动;
一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一端固定于所述底座,另一端连接所述透明转筒的料口端,并驱动所述透明转筒的倾斜摆动;
一搅拌组件,设置于所述透明转筒内,所述搅拌组件连接有第二驱动装置,并由该第二驱动装置驱动,对位于所述透明转筒内部的咖啡豆进行搅拌;
至少一层加热单元,所述加热单元分布于所述透明转筒的壁上;
还包括一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与所述驱动装置、第二驱动装置以及加热单元电性连接,所述控制装置控制所述驱动装置、第二驱动装置及加热单元工作,对咖啡豆进行焙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型炒豆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转筒包括两固定座、两圆柱玻璃筒以及旋转阀门;所述两圆柱玻璃筒的大圆柱玻璃筒套置小圆柱玻璃筒且由所述两固定座固定,所述小圆柱玻璃筒的外圆周面上粘附有一层所述加热单元;位于所述透明转筒前端位置的固定座上设置有容置所述旋转阀门的容置空间,所述旋转阀门上制有与所述料口尺寸相匹配的开孔,旋转所述旋转阀门,开孔与料口匹配对接,对应打开或关闭所述料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微型炒豆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两固定座为圆环状固定座,该两圆环状固定座上还设置有若干用于通风的风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型炒豆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转筒在背离所述料口端的一端设置有风扇,该风扇与所述控制装置电连接,由所述控制装置控制其工作。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型炒豆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转筒内还设置有温度传感器,该温度传感器与所述控制装置电连接,由该温度传感器检测所述透明转筒内焙炒咖啡豆的温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型炒豆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组件包括搅拌杆及搅拌桨叶,若干所述搅拌桨叶固定于该搅拌杆上,两相邻的所述搅拌桨叶相互垂直设置,且所述搅拌桨叶的宽度与所述小圆柱玻璃筒内孔径尺寸相匹配。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微型炒豆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桨叶为螺式搅拌桨叶。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型炒豆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为步进电机或步进马达,所述第二驱动装置为直流电机;所述加热单元为薄膜加热片。
9.一种利用权利要求1-8任意一种中所述的微型炒豆机炒豆的工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A:清理,利用手工或机械将混杂在咖啡豆中的杂质进行筛选剔除;
步骤B:调配,将清理后的咖啡豆按品种及产地进行调配;
步骤C:装豆及预热,驱动装置驱动所述透明转筒倾斜摆动,使所述透明转筒的料口端朝上倾斜,将调配好的咖啡豆通过所述料口装入所述透明转筒中,然后驱动装置驱动透明转筒摆动,使之处于水平;通过控制装置开启加热单元,对所述透明转筒内的焙炒空间进行预热,且加热温度至160℃~170℃;
步骤D:焙炒,通过控制装置控制加热单元继续工作,控制装置驱动第二驱动装置带动搅拌组件转动,翻动置于透明转筒内的咖啡豆,并按如下阶段进行:
阶段一:维持加热温度为160℃~170℃,加热时间为240s~280s;
阶段二:维持加热温度为160℃~170℃,加热时间为120s~150s;
阶段三:维持加热温度为190℃~200℃,加热时间为200s~240s,完成一爆;
阶段四:维持加热温度为200℃~210℃,加热时间为200s~240s,完成二爆;
阶段五:按淡/中/浓三种口味进行设置,其中,淡:不焙炒;中:维持加热温度210℃~220℃,加热时间为80s~120s;浓:维持加热温度210℃~220℃,加热时间为140s~180s;
步骤E:吹壳及冷却,将完成焙炒和二次爆壳的咖啡豆的豆壳从所述透明转筒的料口端吹出,并利用风冷对焙炒的咖啡豆进行冷却;
步骤F:下豆,驱动装置驱动透明转筒倾斜摆动,使其料口端朝下,将完成的焙炒的咖啡豆由该料口下豆。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炒豆的工艺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C中,预热加热的温度至165℃,步骤D中阶段一为:维持加热温度为165℃,加热时间为240s;阶段二为:维持加热温度为165℃,加热时间为120s;阶段三为:维持加热温度为195℃,加热时间为240s;阶段四为:维持加热温度为210℃,加热时间为240s;阶段五:按淡/中/浓三种口味进行设置,其中,淡:不焙炒;中:维持加热温度220℃,加热时间为80s;浓:维持加热温度220℃,加热时间为140s。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瑞铸金属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市瑞铸金属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730191.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