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仿生智能学步车在审
申请号: | 201510730897.8 | 申请日: | 2015-11-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5249732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1-20 |
发明(设计)人: | 林灼雄 | 申请(专利权)人: | 林灼雄 |
主分类号: | A47D13/04 | 分类号: | A47D13/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1315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仿生 智能 学步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创造涉及一种仿生智能学步车,属于婴儿用品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学步车是练习走路的一种婴儿用品,目前现有的的学步车都是下体撑托式学步车,对于小孩子的受力位置掌握的不好,而且经常发现孩子基本不是走路而是踮脚推移学步车,孩子长期坐会影响孩子的腿型及健康,目前学步车都没有自动刹车系统会有不少的安全隐患。
发明创造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创造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仿生智能学步车。
本发明创造的一种仿生智能学步车,它包含仿生学步带和智能学步车两大件组合而成;所述仿生智能学步车是在学步车上配置支撑架,将学步带支撑在学步车的坐兜上方,所述的智能学步车,它包含底盘车轮刹车系统车体支撑架,顶盘,坐兜,刹车控制器,车顶支撑架,红外线或雷达控制器、警报器。其特征在于:车轮设有刹车装置安装在底盘底部,底盘外侧设有红外线或雷达装置可以探测路况控制刹车和警报,底盘内设有刹车系统和红外线或雷达的控制器,底盘内侧连接车体支撑架,支撑架与顶盘连接,顶盘设有坐兜口与坐兜连接,坐兜与顶盘连接处设有刹车控制器,顶盘设有与车顶支撑架的连接口,可安装车顶支撑架用于悬挂仿生学步带。
所述的仿生学步带,它包含上身腋下学步带,下身坐兜,所述的上身腋下学步带,它包含腋下主力带,肩臂定位拉力带,其特征在于:腋下主力带两端设有连接扣,腋下主力带内设有支撑鱼骨(支撑鱼骨为钢丝或橡胶或塑料等材料制成目的为给主力带支撑不易变形)肩臂定位拉力带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腋下主力带的腋下前后位置,两根肩臂定位拉力带分别在左右两肩与主力带连接固定,腋下主力带与两根肩臂定位拉力带连接固定的下面都设有钩扣或插扣供连接坐兜使用,(肩臂带与主力带的连接头可以直接通到主力带底部与钩扣或插扣连接)坐兜为葫芦形或内裤型刚好套住下身四角都设有连接条,连接条上设有日字调节扣和钩扣或插扣与腋下主力带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腋下学步带的腋下主力带填满填充物,根据功能与外观需要形状可以凹凸但整体还是圆形或椭圆形,有支撑定型需要可在腋下主力带内装支撑鱼骨架。
作为优选,所述的肩臂定位拉力带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腋下主力带的腋下前后位置,肩臂定位拉力带可直接通过腋下主力带连接到与坐兜连接的连接扣上。
作为优选,所述的仿生学步带可以上身腋下学步带单独使用也可以连接坐兜使用,坐兜展开为葫芦形四角均设有连接带供以上身主力带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的智能学步车底盘设有红外线或雷达可以探测路况自动控制刹车和警报。
作为优选,所述的智能学步车的坐兜与顶盘连接处设有刹车控制器。
本发明创造的有益效果为:它的仿生学步带是模仿人抱孩子的原理设计减少给孩子带来外部压力,智能学步车的红外线可以探测路面情况给予刹车警报更加安全,坐兜的刹车设计避免了孩子踮脚推移,仿生学步带托起婴儿上身,智能学步车托起婴儿下身,上下托起的组合更科学更完美的保护孩子学走路。能更好的调整孩子学走路时的受力方式,不影响孩子的腿型,更加安全,使用方便,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为了易于说明,本发明创造由下述的具体实施及附图作以详细描述。
图1为本发明创造智能学步车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创造仿生学步带上身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创造仿生学步带下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创造防身学步带整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创仿生智能学步车整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智能学步车;2-仿生学步带上身;3-仿生学步带下体;1-1-坐兜;1-2-带刹车控制器顶盘;1-3-带雷达或红外线及刹车控制器底盘;1-4-雷达或红外线探测口;1-5-带刹车车轮;1-6-车顶支撑架;1-7-车体支撑架;2-1腋下主力带;2-2-肩臂定位拉力带;2-3-下体连接扣;2-4-支撑鱼骨架;2-5-主力带连接扣;2-6-提拉带连接扣;2-7-仿生学步带提拉带;3-1-日子调节扣;3-2-与主力带连接扣;3-3-下体与主力带连接带。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创造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通过附图中示出的具体实施例来描述本发明创造。但是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发明创造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发明创造的概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林灼雄,未经林灼雄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73089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