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环保型型煤的制备方法及由该方法制备的环保型型煤有效
申请号: | 201510731023.4 | 申请日: | 2015-11-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5255535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1-20 |
发明(设计)人: | 朱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冶东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0L5/12 | 分类号: | C10L5/12;C10L5/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浩天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76 | 代理人: | 刘云贵 |
地址: | 014010 内蒙*** | 国省代码: | 内蒙古;1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环保 型型煤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清洁生产技术领域,具体的,本发明涉及环保型型煤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环保型型煤比烧散煤燃烧充分,热效率高,可以减少污染物排放量,提高资源利用率,推广和发展型煤既经济又现实,是解决原煤散烧污染问题和提高热效率的有效途径。目前在大气污染情况日益严重的背景下,开展新型型煤技术的研究,前景广阔。
目前,关于环保型型煤生产的工艺有很多,其取材大多选自煤矸石,或低热值的煤炭资源,成分来源难以保证质量,难以大规模,稳定化生产。本发明选用兰炭作为主要原料,可保证产品的性能稳定性,并且由于兰炭本身属于工业化,规模化产品,此种工艺,更便于在煤炭资源丰富的地区,开展大规模生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目前环保型型煤生产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提供一种环保型型煤的制备方法以及由该方法制备得到的环保型型煤。
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环保型型煤的制备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膨润土、生石灰和水泥按照重量比为2.5-3.5:1.5-2.5:0.5-1.5(优选3:2:1)混合均匀制备粘结剂;
(2)对原料进行破碎后,按照粘结剂与原料的重量比为1:10-1:15向原料中掺入步骤(1)制备的粘结剂,搅拌后压块制成半成品;其中,所述原料是兰炭,或者,干牛粪与煤矸石按照重量比为1:2-1:2.5混合得到的物料;
(3)将步骤(2)制备的半成品烘干得到成品。
前述的制备方法,步骤(2)中,所述兰炭是含水率为15-20wt%的兰炭。
前述的制备方法,步骤(2)中,对原料进行破碎后,进行筛分,向粒径小于5mm的原料中掺入步骤(1)制备的粘结剂。
前述的制备方法,步骤(2)中,向原料中掺入粘结剂后,以100-120r/min的速度搅拌20-30min。
前述的制备方法,步骤(2)中,所述煤矸石的含碳量为4-6wt%。
前述的制备方法,步骤(3)中,烘干温度为150-200℃,烘干时间为4-6小时。
前述的制备方法,步骤(2)和步骤(3)分别进行除尘处理,得到的除尘灰和破碎后的原料一起与粘结剂搅拌、压块制备半成品。
另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环保型型煤,按重量百分比计,固定碳含量90%-95%,挥发分含量≤2%,灰分含量≤3%,硫含量≤0.3%,水份含量≤5%。
前述的环保型型煤,所述环保型型煤的比电阻≥3500μΩM。
再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由前述的方法制备得到的环保型型煤,按重量百分比计,固定碳含量90%-95%,挥发分含量≤2%,灰分含量≤3%,硫含量≤0.3%,水份含量≤5%。
前述的环保型型煤,所述环保型型煤的比电阻≥3500μΩM。
本发明所提供的环保型型煤的制备方法适用于环保型新能源的生产与应用,对于大气污染严重的地区改善能源结构,控制煤炭消耗量,具有积极意义。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型煤是以煤粉为主要原料,按具体用途所要求的配比、机械强度和形状大小,经机械加工压制成型的,具有一定强度和尺寸及形状各异的煤成品。所谓环保型型煤,主要是从燃烧形式、来源等方面对型煤进行了改进。就燃烧形式而言,环保型型煤改变了散烧形式,从而燃烧更充分,热效率更高,并且可以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就来源而言,环保型型煤主要来源于兰炭,比煤矸石和生物材料更加环保,即使其中掺杂了煤矸石和生物材料,总体来说也比市面上常见的煤矸石和生物材料环保。
膨润土主要由含水的铝硅酸盐矿物组成,是主要矿物为蒙脱石的非金属矿产,其主要化学成分为SiO2、Al2O3和H2O,此外还有少量的FeO、Fe2O3、MgO、CaO、Na2O、K2O和TiO2等。
生石灰的主要成分为氧化钙,其为白色、灰色或者棕白色,无定形,在空气中易吸收水分和二氧化碳。
水泥是粉状水硬性无机胶凝材料,加水搅拌成浆体后能在空气或水中硬化,用以将砂、石等散粒材料胶结成砂浆或混凝土。具体到本发明,优选200号-300号水泥(即强度为20Mpa-30Mpa的水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冶东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中冶东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73102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冷冻机油组合物及其应用
- 下一篇:一种防止柴油抗磨剂自燃的复合添加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