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微控制器网络实时编程开发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510731760.4 | 申请日: | 2015-11-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6648717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10 |
发明(设计)人: | 陈智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智玲 |
主分类号: | G06F9/445 | 分类号: | G06F9/445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85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控制器 网络 实时 编程 开发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微控制器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微控制器网络实时编程开发方法。
背景技术
当前种类繁多的微控制器的开发编程、调试、下载都是由各自的微控制器厂商或软件公司提供相应的集成开发环境和开发工具。大都以windows应用软件形式存在,开发人员做不同微控制器应用开发时,需要在自己的机器上安装相应微处理器的软件开发集成环境(IDE)。软件集成开发环境通常体积庞大,安装繁琐,不同微处理器开发需要学习不同微控制器集成开发环境使用和相关技术,无法实现随时随地任意移动互联网设备进行微控制器应用开发。且大多微控制器软件集成开发环境(IDE)都是商业收费软件,造成开发人员开发成本高,不同微控制器集成开发环境差异性大,学习难度大,不同微控制器的程序不兼容,不同微控制器应用程序源代码之间可重用性差。
同时随着物联网的发展、各种各样的电子产品都开始接入互联网,各种电子产品的应用程序升级按照传统的方法是在相应的集成开发环境平台开发好后,再通过相应升级方式升级。带微控制器系统的电子产品无法自己生成源码然后进行自身升级。而以后各种带微控制器系统的电子产品需要具有更多的真正智能化和自适应化时,用户自定义应用需求时,就需要该带微控制器系统具有自生成源码能力,然后通过该方法实现相应的应用开发和升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用便捷、降低成本的微控制器网络实时编程开发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微控制器网络实时编程开发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1)让微控制器应用程序源码在前端客户端生成;
(2)通过网络将微控制器应用程序源码发送提交到后台服务器;
(3)后台服务器对微控制器应用程序源码进行编译调试,编译调试信息及编译调试好的微控制器应用可执行文件通过网络再回送到前端客户端;
(4)前端客户端通过带有自身可编程接口的应用进行微控制器可执行文件的下载烧写。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前端客户端是互联网移动设备或自身带可编程接口的微控制器系统。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互联网移动设备通过B/S架构中的WEB浏览器或者C/S架构中的应用程序形式,产生微控制器应用程序源码,所述自身带可编程接口的微控制器系统自生产微控制器应用程序源码。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互联网移动设备为用户PC、手机或PAD。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后台服务器是以C/S网络架构中的TCP/IP服务器、或者B/S网络架构中的Web服务器实现,后台服务器上运行微控制开发的编译调试软件,以及微控制器应用开发的统一编程接口。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为控制器为8位到32位微处理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为带微控制器系统自适应智能化和自学习升级提供最基本的方法架构,实现通过网络随时随地任意移动互联网设备对微控制器系统进行编程应用开发,实现对微处理器系统的应用实时升级,支持多种微控制器,实现微处理器应用程序的源代码统一可重用性,降低微控制器开发人员的学习成本,降低带微处理器系统产品的升级维护消耗。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前端客户端和后台服务器的交互框图。
图2为本发明中前端客户端的实现形式框图。
图3为本发明中后台服务器的实现形式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请参阅图1-3,一种微控制器网络实时编程开发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1)让微控制器应用程序源码在前端客户端生成;
(2)通过网络将微控制器应用程序源码发送提交到后台服务器;
(3)后台服务器对微控制器应用程序源码进行编译调试,编译调试信息及编译调试好的微控制器应用可执行文件通过网络再回送到前端客户端;
(4)前端客户端通过带有自身可编程接口的应用进行微控制器可执行文件的下载烧写,从而实现带微控制器产品的应用程序随时随地任意互联网移动设备进行编程调试及带微控制器系统的智能化、自学习自编程、自适应的应用升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智玲,未经陈智玲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73176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