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治疗睑缘炎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731858.X | 申请日: | 2015-11-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5326954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12 |
发明(设计)人: | 张海娟;马科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市眼科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61K36/75 | 分类号: | A61K36/75;A61P27/02;A61P33/14 |
代理公司: | 北京元本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11308 | 代理人: | 喻蓉 |
地址: | 100006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治疗 睑缘炎 中药 组合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一种治疗睑缘炎的中药组合物以及其制备方法,涉及中药制药技术领域。本发明中的中药组合物包括生大黄、苦参、白鲜皮、生甘草。本发明中药组合物制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取生大黄、苦参、白鲜皮、生甘草,除杂后,按照适量重量份比称量;将这四位药材混合加水煎煮2次提取药液,并浓缩和乙醇醇沉处理,随后进行制剂和灭菌即得。本发明各原料药的来源容易,组方配伍科学、质量可控、易于实现,适用人群广泛,疗效良好。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中药制药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治疗睑缘炎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睑缘炎(Blepharitis),俗称烂眼边,是由睑缘皮肤、睫毛毛囊及腺体组织的亚急性、慢性炎症,常由细菌感染所致。睑缘炎发病率相对较高,与化学刺激、营养不良、视力疲劳、睡眠不足等存在关系,发病时伴眼睑部刺痛、充血、烧灼感、流泪、畏光、局部红肿、烧灼感和睫毛脱落等;随着疾病发展,可能诱发结膜炎。临床上常见的有鳞屑型、溃疡型及眦角型睑缘炎,对于每一类型的睑缘炎都有相应的常规治疗方法,而当采用常规治疗无效时应该考虑螨虫感染性睑缘炎。
蠕形螨(Demodex)是一种小型寄生螨类,自然界存在种类和数量繁多的蠕形螨,只有两个种类发现寄居于人体,即毛囊蠕形螨和皮脂蠕形螨。蠕形螨的感染较为普遍,国外学者报道人群感染率为27%-100%,也有报道显示国内人群感染率在0.8%-81.0%之间。在眼部,蠕形螨寄生于睫毛毛囊和皮脂腺内一起毛囊扩张,螨的分泌物及其排泄物刺激毛囊上皮细胞增生;虫体出入毛囊、睑板腺时将某些致病微生物带入,从而引起眼睑处发痒、流泪,严重者可见眼部红肿糜烂、出现脱屑、睑结膜充血等症状,从而出现蠕形螨性睑缘炎。此类睑缘炎患者睫毛处常可见套管分泌物,这是蠕形螨以上皮细胞为食,导致毛囊扩张、增生而过度角质化后而形成的角蛋白和脂质类的混合物。由蠕形螨引起的睑缘炎以反复发作为特征,容易导致慢性睑缘炎,病程冗长、顽固难愈。
目前,关于蠕形螨导致的皮肤病的治疗方法诸见报端,如黎芦乳膏、复方百部霜的局部应用、扑灭司林、伊维菌素(200mg/kg)和5%过氧苯甲酰等等,而大多数的这些药剂具有刺激性,由于睑缘炎的特殊位置从而显得并不适用。针对蠕形螨睑缘炎的治疗,国内外的报道较少。有关西医治疗主要以祛除病因,局部清洁,外用硼酸及抗生素眼膏等,病程相对较长、易复发,往往疗效不甚理想。也有研究者表明,在表面麻醉的情况下,采用50%茶树油擦洗睑缘,每周一次,配合每天用茶树油香波清洗眼睑,7位患者在4周内蠕形螨计数达到0,但仍有2位患者在4周内蠕形螨计数仍未能达到0。治疗后症状缓慢,眼表面炎症反应减轻;但茶树油的局部刺激性使这一治疗措施无法在家中进行,并有部分患者出现难以忍受的刺激,需要生理盐水立刻冲洗,从而为治疗带来了麻烦。由此,能够有效治疗螨虫感染性睑缘炎且刺激性小、不复发的药物显得十分重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首要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治疗蠕形螨性睑缘炎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该中药组合物针对蠕形螨性睑缘炎形成的病因和病机,其中的多种中药组分具有杀虫消炎的作用,而且各组分之间相互协同作用,达到快速高效治疗蠕形螨性睑缘炎的目的。
为实现本发明的目的,本发明一方面提供一种治疗睑缘炎的中药组合物,包括如下原料:大黄、苦参、白鲜皮、甘草。
其中,所述原料大黄选择生大黄;所述甘草选择生甘草。
特别是,所述原料的重量份配比为:大黄40-65、苦参47-68、白鲜皮46-65、生甘草15-40。
尤其是,所述原料的重量份配比优选为:生大黄50、苦参50、白鲜皮50、生甘草3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市眼科研究所,未经北京市眼科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73185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