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缩管模具及其缩管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733262.3 | 申请日: | 2015-10-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6623468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22 |
发明(设计)人: | 潘金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良旭车辆配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C25/02 | 分类号: | B21C25/02;B21C23/08 |
代理公司: | 杭州聚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269 | 代理人: | 王婷婷 |
地址: | 2130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模具 及其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缩管模具及其缩管方法,该缩管模具包括面板、多个缩管单体、挤压模,面板的内侧面设有环状凹槽,各缩管单体的底部设于环状凹槽内,且多个缩管单体以中心对称方式合在一起构成缩口模具本体,其内侧面构成用于安置待缩口管子的中空筒。缩管单体的顶部外侧面设有锥形弧面,多个缩管单体合在一起时构成圆锥状引导部。挤压模呈圆筒状,底部设有和缩管模具的圆锥状引导部相匹配的喇叭口,使用时待缩口的管件与挤压模同轴设置,其待缩口部处于喇叭口内,缩管模具通过喇叭口进入挤压模,对处于喇叭口内的待缩口部进行挤压缩口。本发明采用多次变形的方法,减少管件的单次变形量,避免管件出现翅膀,操作简单,生产效率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模具领域,尤其涉及到一种缩管模具及其缩管方法。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诸如用于汽车、空调的管路中的管件,其管端都要经过涨管或缩管工序进行成形。在缩管工序中,通过上缩口模、下缩口模的相互挤压配合,实现管径的收缩,现有的缩口模具使用过程中,需要经过产品压入模具、翻转模具、垫块压出产品,存在生产时间长、生产效率低、制造成本高、操作复杂等不足之处;且在挤压的过程中,由于金属易于向相对作用力较小的地方流动,因此被缩口的管子容易在上缩口模、下缩口模的交界处出现凸起(形成翅膀),影响产品质量,甚至造成产品报废。
缩管模具在变形过程中承受相应的反作用力,由于缩管模具为整体式设计,造成缩管模具的表面应力集中无法释放,缩管模具表面容易出现褶皱或破碎,大大降低缩管模具的使用寿命,增加生产成本,影响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避免出现翅膀、操作简单、生产效率高、使用寿命长的缩管模具及其缩管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缩管模具,所述缩管模具包括面板、多个缩管单体、挤压模,所述面板的内侧面上设有环状凹槽,所述缩管单体呈扇形柱状,其内侧面为圆柱形弧面,各缩管单体的底部设于所述环状凹槽内,且多个缩管单体以中心对称方式合在一起构成缩口模具本体,其内侧面构成用于安置待缩口管子的中空筒。 所述缩管单体的顶部外侧面设有锥形弧面,多个缩管单体合在一起时构成圆锥状引导部,便于和外设的挤压模相配合。
进一步,所述环状凹槽的宽度大于所述缩管单体的底部壁厚,缩管单体在环状凹槽内可沿环状凹槽径向移动,便于对设于中空筒内的待缩口的管子进行缩口。
所述缩管单体的内侧面邻近底部设有向内侧径向延伸的凸起部,缩管单体与环状凹槽滑动配合时凸起部贴合在面板上,用于引导缩管单体沿环状凹槽径向移动。
所述凸起部的内侧端呈弧形设置,多个缩管单体以中心对称方式合在一起时,凸起部合在一起构成中间具有通孔的圆盘,该圆盘的外侧设有与圆盘形状相匹配的连接套;所述面板中心设有通孔,外侧面设有连接部,各缩管单体的凸起部卡接在所述面板和连接套之间,所述连接部与所述连接套之间固定相连,防止缩管单体散开。
进一步,所述连接部与所述连接套之间使用螺钉透过通孔固定相连,便于更换。
进一步,所述缩管单体的外侧面涂覆有硬质合金层,加强缩管单体的表面硬度,提高缩管模具使用寿命。
进一步,所述缩管单体的内侧面固定设置模芯,增加缩管单体的内侧面和待缩口管子之间的缓冲,延长模具使用寿命。
所述模芯为牛筋、金属垫片、橡胶垫片、塑料垫片的至少一种,增加缩管单体的内侧面和待缩口管子之间的缓冲。
进一步,所述挤压模呈圆筒状,使用时待缩口的管件与挤压模同轴设置;所述挤压模的底部设有和缩管模具的圆锥状引导部相匹配的喇叭口,待缩口管件的待缩口部处于喇叭口内,缩管模具通过喇叭口进入挤压模,对处于喇叭口内的待缩口部进行挤压缩口。
进一步,所述缩管单体的凸起部与面板之间还设有弹性介质,在缩口时对缩管单体的凸起部和面板进行缓冲,防止缩管单体的凸起部折断,延长模具使用寿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良旭车辆配件有限公司,未经常州良旭车辆配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73326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抗电磁场干扰的送话系统
- 下一篇:铝合金薄壁深筒件热挤压模具及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