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潜液泵的盖板锁紧系统及潜液泵在审
申请号: | 201510733557.0 | 申请日: | 2015-11-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5370623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3-02 |
发明(设计)人: | 沈飞;赵雷刚;杨勤;罗力;黄书才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船用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F04D29/42 | 分类号: | F04D29/4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高永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138 | 代理人: | 徐立 |
地址: | 430084 ***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潜液泵 盖板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潜液泵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潜液泵的盖板锁紧系统及潜液泵。
背景技术
潜液泵安装于船舱的底部,作用主要是将船舱中的液货向外泵送。为了将船舱内的液货最大程度的泵送出去,潜液泵通常将进口设置在下端,靠近舱底,将出口设置在上端。但潜液泵的这种结构也带来了一些弊端,比如为了将叶轮能装入泵壳,泵壳一侧必须留一个比叶轮外径大的圆盘形开口,叶轮装入后再用一圆盘形盖板与泵壳联接。现有技术中,圆盘形盖板与泵壳常采用螺栓、螺钉、螺柱等零件进行联接和锁紧。
在实现本发明的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问题:
对于潜液泵等浸没于液下工作的泵,圆盘形盖板一方面是起支撑泵结构的作用,另一方面与泵壳联接组成泵腔,承受着由泵叶轮转动形成的内部高压流体的压力,因此,依靠螺栓、螺钉、螺柱等锁紧,易发生松动;而一旦发生螺栓等松动滑落现象,螺栓等有可能随着液体带入高速旋转的叶轮当中,这将对整台泵带来毁灭性的伤害,整台泵有可能随之报废,从而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潜液泵的盖板锁紧系统及潜液泵。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潜液泵的盖板锁紧系统,所述系统包括:
泵壳、圆盘形盖板、弹性挡圈和多个L型锁块;
所述泵壳上设有与所述圆盘形盖板相匹配的圆形开口,所述圆形开口上设置有绕所述圆形开口一周的凸台和绕所述圆形开口一周的凹槽,所述凸台和所述凹槽间隔设置;
当所述圆盘形盖板安装在所述泵壳上时,所述弹性挡圈设置在所述凹槽内,所述多个L型锁块沿所述圆形开口的周向间隔设置,所述L型锁块包括连接在一起的横臂和竖臂,所述横臂固定在所述泵壳上,所述竖臂将所述弹性挡圈固定在所述凹槽中,所述圆盘形盖板夹设在所述凸台和所述弹性挡圈之间。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弹性挡圈为圆环形挡圈,且所述圆环形挡圈上设有开口。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开口的宽度为所述弹性挡圈的外周长的2-10%。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弹性挡圈的外沿设有两个弧形缺口,所述两个弧形缺口设置在所述开口两侧。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弧形缺口的半径为50~200mm。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弹性挡圈的厚度为4毫米~10毫米,所述弹性挡圈的圆环形宽度为8毫米~12毫米。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L型锁块的数量为3-6个。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L型锁块的横臂上设有螺孔,所述系统还包括安装在所述螺孔内的螺栓。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L型锁块上的螺孔的数量为1~4个。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潜液泵,所述潜液泵包括如前任一项所述的用于潜液泵的盖板锁紧系统。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圆盘形盖板一侧通过凸台定位锁紧,另一侧通过固定在泵壳上的L型锁块将弹性挡圈定位锁紧,从而对圆盘形盖板进行锁紧,整个系统通过凸台和弹性挡圈将圆盘形盖板夹住,从而实现了不依靠螺栓就锁紧盖板的目的;弹性挡圈固定于泵壳的凹槽内,泵在运转过程中不会引起弹性挡圈的松动,整个锁紧系统牢固、不易松动,可以满足潜液泵的需求。另外,该锁紧系统结构简单,易于加工,且安装便利。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潜液泵的盖板锁紧系统的剖面图;
图2是图1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弹性挡圈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用于潜液泵的盖板锁紧系统的仰视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L型锁块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船用机械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武汉船用机械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73355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