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治疗中风的药物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510734737.0 申请日: 2015-10-31
公开(公告)号: CN105343560A 公开(公告)日: 2016-02-24
发明(设计)人: 柯前程 申请(专利权)人: 柯前程
主分类号: A61K36/8988 分类号: A61K36/8988;A61P9/10;A61K35/648;A61K35/62;A61K35/32
代理公司: 合肥鼎途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22 代理人: 叶丹
地址: 242200 安徽省*** 国省代码: 安徽;34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用于 治疗 中风 药物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一种中药,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治疗中风的药物。

背景技术

中风是由于正气亏虚,饮食、情志、劳倦内伤等引起气血逆乱,产生风、火、痰、瘀,导致脑脉痹阻或血溢脑脉之外为基本病机,以突然昏仆、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謇涩或不语、偏身麻木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根据脑髓神机受损程度的不同,有中经络、中脏腑之分,有相应的临床表现。本病多见于中老年人。四季皆可发病,但以冬春两季最为多见。

对中风病的病因病机及其治法,历代医家论述颇多,从病因学的发展来看,大体分为两个阶段。唐宋以前多以“内虚邪中”立论,治疗上一般多采用疏风祛邪、补益正气的方药。如《金匮要略》正式把本病命名为中风。认为中风病之病因为络脉空虚,风邪人中,其创立的分证方法对中风病的诊断、治疗、判断病情轻重和估计预后很有帮助。唐宋以后,特别是金元时代,许多医家以“内风”立论,可谓中风病因学说上的一大转折。其中刘河间力主“肾水不足,心火暴甚”;李东垣认为“形盛气衰,本气自病”;朱丹溪主张“湿痰化热生风”;元代王履从病因学角度将中风病分为“真中”、“类中”。明代张景岳提出“非风”之说,提出“内伤积损”是导致本病的根本原因;明代李中梓又将中风病明确分为闭、脱二证,仍为现在临床所应用。晚清及近代医家张伯龙、张山雷、张锡纯进一步认识到本病的发生主要是阴阳失调,气血逆乱,直冲犯脑,至此对中风病因病机的认识及其治疗日臻完善。近年来对中风病的预防、诊断、治疗、康复、护理等方面逐步形成了较为统一的标准和规范,治疗方法多样化,疗效也有了较大提高。

中风病严重危害着人类健康,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居1994年我国城市人口死因的首位,为发达国家人口前三位死因之一。根据80年代对上海市1个区整群抽样36万人的调查,每10万人中风病的年发病率为230人,年死亡率164人,患病率634人。在本病的预防、治疗和康复方面,中医药具有较为显著的疗效和优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治疗中风的药物。

根据中风的病机和中医临床表现,拟方,包括如下中药:天麻、羚羊角、钩藤、蜈蚣、蚯蚓、当归、川芎、黄芪、独活、牡丹皮、栀子、菊花。

本发明所述的中药各组分的配伍关系:

本方中,天麻平肝息风,通络止痛;羚羊角平肝息风,清热明目,平肝息风的功效颇佳;钩藤清肝泄热而平肝阳,故常用于肝火头胀及肝阳上亢的实症;蜈蚣能通经络而息肝风,肝风除而痉厥自止,故有祛风解痉之效;蚯蚓用于风湿痹痛,半身不遂等症;当归既能补血,又能活血;川芎辛散温通,功能活血祛瘀,治风湿痹痛;黄芪为补气,配合活血化瘀药物用于中风偏枯、半身不遂之症,有益气活血、通络利痹的功效;独活辛散苦燥,微温能通,功能为祛风胜湿,通痹止痛;牡丹皮清热凉血,活血散瘀;栀子清热泻火,凉血解毒;菊花疏散风热,明目,清热解毒,平肝阳;诸药联合使用,达到平肝息风,通络利痹,活血化瘀的作用,治疗中风,效果明显,疗效显著。

本发明治疗中风的药物,其组分为以下原料药按重量份组成:天麻8-12份、羚羊角8-12份、钩藤8-12份、蜈蚣3-8份、蚯蚓8-12份、当归8-12份、川芎8-12份、黄芪8-12份、独活8-12份、牡丹皮8-12份、栀子8-12份、菊花8-12份。

优选的,其组分为以下原料药按重量份组成:天麻10份、羚羊角10份、钩藤10份、蜈蚣5份、蚯蚓10份、当归10份、川芎10份、黄芪10份、独活10份、牡丹皮10份、栀子10份、菊花10份。

本发明用于治疗中风的药物的煎煮方法:将原料药材中的天麻、羚羊角、钩藤、蜈蚣、蚯蚓、当归、川芎、黄芪、独活、牡丹皮、栀子、菊花加入到3倍量的水中,煮沸10-15分钟,浸泡5-8分钟,过滤,得药液,药渣保留做第二次煎煮,合并药液,即可。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按重量称取以下中药材:天麻8-12份、羚羊角8-12份、钩藤8-12份、蜈蚣3-8份、蚯蚓8-12份、当归8-12份、川芎8-12份、黄芪8-12份、独活8-12份、牡丹皮8-12份、栀子8-12份、菊花8-12份。

按以下方法煎煮:将原料药材中的天麻、羚羊角、钩藤、蜈蚣、蚯蚓、当归、川芎、黄芪、独活、牡丹皮、栀子、菊花加入到3倍量的水中,煮沸10-15分钟,浸泡5-8分钟,过滤,得药液,药渣保留做第二次煎煮,合并药液,即可。

实施例2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柯前程,未经柯前程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73473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