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防治种传及土传病害的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510735211.4 申请日: 2015-11-03
公开(公告)号: CN105230184B 公开(公告)日: 2018-05-29
发明(设计)人: 吴晓青;王贻莲;李纪顺;杨合同 申请(专利权)人: 山东省科学院中日友好生物技术研究中心
主分类号: A01C1/08 分类号: A01C1/08;A01N63/04;A01P3/00;A01P1/00
代理公司: 济南舜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7205 代理人: 于晓晓
地址: 250014 山*** 国省代码: 山东;37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土传病害 电子束辐照技术 辐照 木霉菌剂 防治 病原菌 播种 可湿性粉剂 病害防治 化学农药 农业生产 田间管理 种子储藏 综合处理 综合手段 拌种剂 种植期 木霉 病害 全程 增产 应用
【说明书】:

发明公开了一种防治种传及土传病害的方法,涉及了结合木霉菌剂和电子束辐照技术防治种传病害及土传病害及增产的综合处理方法,主要步骤包括:首先利用电子束辐照技术对种传病原菌进行杀灭处理;在播种前使用木霉可湿性粉剂处理辐照种;常规方法播种,不使用其他化学农药拌种剂,常规田间管理。本发明是一种从种子储藏期到种植期的全程病害防治综合手段,木霉菌剂技术的利用可提高辐照种产量,本发明具有农业生产中的实际应用价值。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业病害综合防治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综合利用木霉菌剂和电子束辐照技术防治种传及土传病害的方法。

背景技术

植物种传病害是通过种子携带并传播病原的一类植物病害,种带病源是很多农作物病害的重要初侵染源之一,也是病害远距离传播的主要途径,是引起作物在田间和贮藏期发病的根源。其中,由真菌引起的种传病害称为真菌性种传病害,感染真菌的种子播种以后,植株会出现坏死、产生斑点、产生白色棉絮物等症状,严重时,植株会变色、坏死、腐烂、急性、萎蔫甚至死亡。真菌性种传病害种类很多,常见包括小麦条锈病、小麦赤霉病、小麦叶斑病、小麦雪霉叶枯病、小麦腥黑穗病、小麦秆黑粉病、黑麦赤霉病、大麦条纹病、禾草壳针孢叶斑病、胡萝卜黑斑病、白菜黑斑病、芹菜叶斑病等。由病原细菌侵染所致的种传病害称为细菌性种传病害,其植株症状常常表现为萎蔫、腐烂、穿孔等。细菌性种传病害也包括很多种类,常见包括水稻细菌性褐斑病、稻白叶枯病、黄瓜细菌性叶枯病、黄瓜细菌性角斑病、棉花细菌性角斑病、大豆细菌性斑点病、番茄青枯病、番茄果实细菌性斑疹病、马铃薯青枯病、油菜黑腐病等。还有一类是由病毒所引起的种传病害称为病毒性种传病害,如黄瓜花叶病毒、烟草花叶病毒等。种传病原主要附着在种皮表面或内部,带病种一般无明显表征,进出口和贮藏时对种子带菌检测十分困难,极易受试验条件的限制而造成漏检。种传病害随种子市场等途径广泛应用于不同区域,易于病原的广泛传播,扩大发病规模,并在短时间内造成不可估计的损失。

对于种传病害,通常的防治方法是对种子进行化学农药的包衣,种子包衣剂是一种由农药、填料、助剂、警戒色组成的混合物。与其他形式的农药使用弊端相同,化学农药易对对土壤和地下水造成持久性的污染,并因病原耐药性的产生,需不断开发新型配方。化学农药均有特定的抑菌谱,无法覆盖大部分病原。如今,有一种新的物理方法利用电子束辐照可通杀种胚外层的病原,有效防治种传病害。由德国弗朗霍夫电子束和等离子体技术研究所研发的e-ventus技术是一种通过控制电子束强度,调整穿透种皮的辐照深度,具有杀菌、杀虫卵等消毒效果,处理后的种子易于长期储存和减少生产病虫害发生几率。目前,利用此技术可成功防治真菌性和细菌性种传病害,尚未检测其对病毒性种传病害的作用(见表1e-ventus电子束辐照种子消毒技术可防治的种传病害列表)。

表1 e-ventus电子束辐照种子消毒技术可防治的种传病害列表

不过,电子束辐照技术也有其弊端,因对种子消毒的辐照剂量需要精准调节,过高的射线辐照量会伤及胚组织,影响种子发芽、胚根的伸长进而抑制作物的生长发育;但过低的射线辐照量无法将种皮表面或深处的病原完全杀死。再者,很多作物种子都具有种毛或沟裂,射线辐照无法实现均匀处理。而辐照量的调整原则应主要以杀灭病原为目的,这样势必导致作物生长受损。另外,电子辐照技术仅对种子进行消毒,可有效控制种传病害的蔓延,但无法防治播种后的土传病害。因此为了有效防治不同阶段的病害发生,在实际应用中需要另外一种技术与之互为补充。

木霉对多种重要植物病害有防治作用,涵盖了真菌、细菌、病毒、线虫等植物病原所引起的病害。木霉的施用对常见的土传病害如枯萎病、根腐病、青枯病、根结线虫病等具有很好的防治效果。除可广泛作为生物农药,木霉通过分泌多种植物激素和增加土壤有效营养成分等机制,其制剂还具有生物肥料的促生和增产作用。木霉的生物制剂已经在生产中得到应用。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省科学院中日友好生物技术研究中心,未经山东省科学院中日友好生物技术研究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73521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