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新晶体结构酞菁铁纳米线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735830.3 | 申请日: | 2015-11-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5294706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07 |
发明(设计)人: | 王海;张晋;黄人帅;何美芹;王荣丽;杜珊;锁丹;乔振芳;邹涛隅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明学院 |
主分类号: | C07D487/22 | 分类号: | C07D487/22;B82Y40/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11105 | 代理人: | 贾静环;聂稻波 |
地址: | 650214 云南***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晶体结构 酞菁铁 纳米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制备酞菁铁纳米线的方法,所述酞菁铁纳米线的X-射线衍射谱,测试条件:CuKα1,0.02°/step/2s,在下列的2θ±0.10°处具有特征峰:6.92°、8.70°、9.88°、15.67°、24.11°、26.06°;且对应于上述2θ,半峰宽分别为0.562、0.515、0.324、0.502、0.336、0.306;分别对应于上述2θ,相对衍射强度分别为100%、6.5%、4.7%、18.2%、4.4%、8.7%;所述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a)将酞菁铁原料置于管式炉中的加热区域;
b)在载气氛围下,加热酞菁铁原料至最高500℃,得到升华的气态酞菁铁;
c)通过该载气,引导该升华的气态酞菁铁离开该加热区域,至温度较该加热区域低的生长区域;
d)在该生长区域,得到酞菁铁纳米线;
所述生长区域的温度为室温;
在所述加热区域和所述生长区域之间设置60-90mm的间隙;其中在间隙中设置隔温材料,且隔温材料中设置通气孔;所述载气在所述通气孔内的流速为1L/min-9L/min。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b)中,加热酞菁铁原料至最高490℃。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b)中,以阶梯升温的方式加热,先预热至400℃,然后再阶梯式升温至最高温度,所述阶梯式升温的升温间隔为1℃-30℃、且升温速率为1℃-5℃/min。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载气在入口处的流速为0.2L/min-0.6L/min,所述载气在通过所述酞菁铁原料时的流速为0.2L/min-0.6L/min。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b)中,加热酞菁铁原料至最高46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酞菁铁纳米线具有下列的傅氏转换红外线光谱(FTIR)特征峰:725cm-1、752cm-1、775cm-1、1080cm-1、1118cm-1、1165cm-1、1288cm-1、1330cm-1、1419cm-1、1493cm-1、1512cm-1、1612cm-1。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酞菁铁纳米线的平均直径为约70n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明学院,未经昆明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735830.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氨基喹唑啉类衍生物的富马酸盐及其晶型
- 下一篇:杀虫化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