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吸尘器进风风道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1510736222.4 | 申请日: | 2015-11-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5266717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1-27 |
发明(设计)人: | 倪祖根 | 申请(专利权)人: | 莱克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7L9/16 | 分类号: | A47L9/16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常亮 |
地址: | 215009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吸尘器 风道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吸尘器的结构设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吸尘器进风风道结构。
背景技术
手持式吸尘器顾名思义是可以手持除尘的吸尘器设备,该吸尘器体型小巧,携带及使用非常方便,是一种介于普通家用吸尘器与便携式吸尘器之间的家庭清洁类产品,比较适合用来清洁较小的空间,主要用于车内的清洁,对键盘、电器等也有良好的效果。通常应用领域为地毯、车内的清洁、电器、家居等。
手持式吸尘器能除尘,主要在于它的“头部”装有一个电动抽风机。抽风机的转轴上有风叶轮,通电后,抽风机会以每秒500圈的转速产生极强的吸力和压力,在吸力和压力的作用下,空气高速排出,而风机前端吸尘部分的空气不断地补充风机中的空气,致使吸尘器内部产生瞬时真空,和外界大气压形成负压刷、长接管、弯管、软管、软管接头进入滤尘袋,灰尘等杂物滞留在滤尘袋内,空气经过滤片净化后,由机体尾部排出。手持式吸尘器配上不同的部件,可以完成不同的清洁工作,如配上地板刷可清洁地面,配上扁毛刷可清洁沙发面、床单、窗帘等,配上小吸嘴可清除小角落的尘埃和一些家庭器具内的尘垢。
传统的手持式尘杯系统的进风风道在尘杯中整体存在,由于手持式吸尘器的尘杯相对普通家用吸尘器而言其体积本身较小,盛灰空间有限,通过将进风风道整体设置在尘杯内,该结构形式大大的影响了尘杯的盛灰容积,而且在生产制造时,生产工艺较为复杂,成型不便,对于尘杯的模具产能也有很大的影响。
因此,鉴于以上问题,有必要提出一种新型的吸尘器进风风道结构,可将风道设置于尘杯外部,本身并不占用尘杯的空间,简化尘杯的结构,便于生产成型,提高生产效率。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吸尘器进风风道结构,该进风风道由成型于尘杯一个侧壁上的凹槽与覆盖于该凹槽上的盖板组合形成,该进风风道设置于尘杯的外部,本身并不占用尘杯的空间,简化了尘杯的结构。而且凹槽在成型尘杯时可一体注塑成型,成型工艺相对简单,便于生产,提高了生产效率。
根据本发明的目的提出的一种吸尘器进风风道结构,所述进风风道成型于尘杯上,该进风风道包括成型于尘杯一个侧壁上的凹槽,与覆盖于所述凹槽上的盖板,所述凹槽与盖板配合形成两端开口的所述进风风道;灰尘空气经尘杯底部的开口进入进风风道内,后通过该进风风道上方的开口进入尘杯内进行尘气分离。
优选的,所述凹槽自下至上逐渐向尘杯内侧倾斜,使得所述进风风道自底部向上逐渐变宽。
优选的,所述盖板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尘杯侧壁上。
优选的,所述盖板卡接固定于所述尘杯上,所述盖板一侧设置有卡扣/卡槽,所述尘杯上设置有与所述卡扣/卡槽相匹配的卡槽/卡扣。
优选的,所述进风风道的底部开口为灰尘空气进风口,所述尘杯内部设置有用于尘气分离的旋风器,所述进风风道上端的开口延伸至旋风器进口处,与旋风器进风通道相连通。
优选的,所述进风风道的进风方向平行于所述旋风器的轴向。
优选的,所述凹槽部分一体成型于尘杯侧壁上。
优选的,所述盖板盖于凹槽上后,所述盖板外表面与尘杯外表面间相平齐,或为平滑过渡。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公开的吸尘器进风风道结构的优点是:
该进风风道由成型于尘杯一个侧壁上的凹槽与覆盖于该凹槽上的盖板组合形成,结构简单,而且该进风风道设置于尘杯的外部,本身并不占用尘杯的空间,简化了尘杯结构,增大了尘杯的储灰空间。
而且,凹槽在成型尘杯时可一体注塑成型,成型工艺简单,便于生产,提高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尘杯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尘杯的俯视图。
图3为尘杯剖视图。
图4为旋风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的数字或字母所代表的相应部件的名称:
10、尘杯11、凹槽12、盖板13、第一进风口14、第二进风口15、卡槽16、卡扣17、旋风器18、旋风器进风通道20、进风风道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莱克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莱克电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73622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