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单/双涵道模式转换过程气流动态响应试验台在审
申请号: | 201510736581.X | 申请日: | 2015-11-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5424309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3-23 |
发明(设计)人: | 王志强;屠宝锋;胡骏;严伟;刘佳鑫;李骏;单茗溪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M9/00 | 分类号: | G01M9/00;G01M15/14 |
代理公司: | 南京瑞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49 | 代理人: | 黄成萍 |
地址: | 210016***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双涵道 模式 转换 过程 气流 动态 响应 试验台 | ||
1.一种单/双涵道模式转换过程气流动态响应试验台,其特征在于:主要包括离心风机(1)、扩张段(3)、稳定段(6)、收缩段(7)和试验段(8)五部分,离心风机(1)作为气源为试验段(8)提供连续且稳定的气流,从离心风机(1)流出的气流首先经过扩张段(3)扩张后流入稳定段(6),再经过收缩段(7)收缩后流入试验段(8),最后排出;
试验段(8)主要包括进口测量段(9)、模式转换段(10)和出口测量段(13)三部分;在模式转换段(10)安装有叶片式模式选择阀门(12),通过快速动作筒驱动叶片式模式选择阀门(12)收缩或向内撑开;在出口测量段(13)内部设置有一个中间机匣(16),通过中间机匣(16)将出口测量段(13)分为内涵测量段和外涵测量段,在内涵测量段中心设置有一个中心锥体(15),通过中心锥体(15)将内涵测量段变成一环形收缩通道,通过内涵测量段将外涵测量段变成一环形直通道;
当叶片式模式选择阀门(12)收缩时,叶片式模式选择阀门(12)的叶片贴合模式转换段(10)壁面,叶片对气流无阻挡,气流同时从外涵测量段和内涵测量段排出,试验台工作在双涵道模式;当叶片式模式选择阀门(12)向内撑开时,叶片式模式选择阀门(12)的叶片遮挡住外涵测量段的进口,叶片对气流有阻挡,气流仅从内涵测量段排出,试验台工作在单涵道模式;在外涵测量段出口设置环形锥阀(14),通过快速动作筒驱动环形锥阀(14)的开度;
在进口测量段(9)的进口截面位置布置有稳态总压探针、动态总压探针、稳态壁面静压测点和动态壁面静压测点,通过所述稳态总压探针、动态总压探针、稳态壁面静压测点和动态壁面静压测点测量试验段(8)进口的瞬时气流状态;
在内涵测量段的进口截面位置布置有稳态总压探针、动态总压探针、稳态壁面静压测点和动态壁面静压测点,通过所述稳态总压探针、动态总压探针、稳态壁面静压测点和动态壁面静压测点测量内涵测量段进口的瞬时气流状态;
在内涵测量段内沿轴向均匀布置两个以上稳态壁面静压测点和动态壁面静压测点,通过所述稳态壁面静压测点和动态壁面静压测点测量在模式转换过程中,不同轴向位置处的气流动态变化;
在外涵测量段内沿轴向均匀布置两个以上稳态壁面静压测点和动态壁面静压测点,通过所述稳态壁面静压测点和动态壁面静压测点测量在模式转换过程中,不同轴向位置处的气流动态变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双涵道模式转换过程气流动态响应试验台,其特征在于:在离心风机(1)和扩张段(3)之间安装电动阀门(2),通过控制电动阀门(2)的开度改变流入扩张段(3)的气流流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双涵道模式转换过程气流动态响应试验台,其特征在于:在稳定段(6)中安装有蜂窝整流器(4)和金属整流网(5),通过蜂窝整流器(4)和金属整流网(5)改变稳定段(6)内的气流湍流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双涵道模式转换过程气流动态响应试验台,其特征在于:收缩段(7)的型线采用双三次曲线设计。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双涵道模式转换过程气流动态响应试验台,其特征在于:叶片式模式选择阀门(12)包括一组主动叶片(20)和一组被动叶片(21),主动叶片(20)和被动叶片(21)沿周向交错排列,所有主动叶片(20)和被动叶片(21)均安装在叶片支撑环(19)上,每片主动叶片(20)通过一组动力连杆(17)与联动环(18)相连,联动环(18)与快速动作筒相连。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双涵道模式转换过程气流动态响应试验台,其特征在于:中间机匣(16)的前缘设计为鼓包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未经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736581.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