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四种不同芳香环配体的一维Cu(I)配位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510736694.X | 申请日: | 2015-11-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5237779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1-13 |
发明(设计)人: | 范瑞清;刘志威;王学涛;谭才图;宋阳;杨玉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08G83/00 | 分类号: | C08G83/00;C09K11/06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松花江专利商标事务所 23109 | 代理人: | 牟永林 |
地址: | 150001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不同 芳香 环配体 cu 配位聚合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基于四种不同芳香环配体的一维Cu(I)配位聚合物,其特征在于一种基于四种不同芳香环配体的一维Cu(I)配位聚合物的分子式为[Cu(C15H11N8)·H2O]2m,其中,所述的m为正整数;基于四种不同芳香环配体的一维Cu(I)配位聚合物的结构式为:
其中所述的n为正整数,且m=n。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四种不同芳香环配体的一维Cu(I)配位聚合物,其特征在于基于四种不同芳香环配体的一维Cu(I)配位聚合物的基本结构单元中包含两个Cu+离子和两个1-(4-(5-四唑)苄基)-3-(吡嗪基)吡唑配体;
其中,所述的两个Cu+离子分别为:中心金属Cu1和中心金属Cu2;其配位成键方式如下:
中心金属Cu1与两个1-(4-(5-四唑)苄基)-3-(吡嗪基)吡唑配体中的四个氮原子N2、N3A、N14和N15配位成键;
中心金属Cu2与两个1-(4-(5-四唑)苄基)-3-(吡嗪基)吡唑配体中的四个氮原子N6、N7、N10A和N11A配位成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四种不同芳香环配体的一维Cu(I)配位聚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两个Cu+离子分别与四个氮配位,全部呈现四配位四面体构型。
4.制备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四种不同芳香环配体的一维Cu(I)配位聚合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一种基于四种不同芳香环配体的一维Cu(I)配位聚合物的方法是按以下步骤完成的:
将1-(4-(5-四唑)苄基)-3-(吡嗪基)吡唑配体和碘化亚铜加入到甲醇中,再在室温下搅拌至1-(4-(5-四唑)苄基)-3-(吡嗪基)吡唑配体和碘化亚铜均匀分散在甲醇中,再滴加质量分数为25%~30%的氨水,得到混合溶液;将混合溶液加入到内衬为聚四氟乙烯的不锈钢反应釜中,再在温度为100℃~160℃下反应72h~144h,再自然冷却至室温,再进行过滤,得到固体物质;将固体物质在室温下自然干燥,得到基于四种不同芳香环配体的一维Cu(I)配位聚合物;所述的1-(4-(5-四唑)苄基)-3-(吡嗪基)吡唑配体与碘化亚铜的摩尔比为2:(1~4);所述的1-(4-(5-四唑)苄基)-3-(吡嗪基)吡唑配体的物质的量与甲醇的体积比为1mol:(4mL~10mL);所述的1-(4-(5-四唑)苄基)-3-(吡嗪基)吡唑配体的物质的量与质量分数为25%~30%的氨水的体积比为1mol:(0.1mL~1mL)。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基于四种不同芳香环配体的一维Cu(I)配位聚合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将混合溶液加入到内衬为聚四氟乙烯的不锈钢反应釜中,再在温度为100℃~120℃下反应72h,再自然冷却至室温,再进行过滤,得到固体物质。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基于四种不同芳香环配体的一维Cu(I)配位聚合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将混合溶液加入到内衬为聚四氟乙烯的不锈钢反应釜中,再在温度为120℃~160℃下反应72h,再自然冷却至室温,再进行过滤,得到固体物质。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基于四种不同芳香环配体的一维Cu(I)配位聚合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将混合溶液加入到内衬为聚四氟乙烯的不锈钢反应釜中,再在温度为120℃下反应72h,再自然冷却至室温,再进行过滤,得到固体物质。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基于四种不同芳香环配体的一维Cu(I)配位聚合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1-(4-(5-四唑)苄基)-3-(吡嗪基)吡唑配体与碘化亚铜的摩尔比为2:1。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基于四种不同芳香环配体的一维Cu(I)配位聚合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1-(4-(5-四唑)苄基)-3-(吡嗪基)吡唑配体的物质的量与甲醇的体积比为1mol:8mL。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基于四种不同芳香环配体的一维Cu(I)配位聚合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1-(4-(5-四唑)苄基)-3-(吡嗪基)吡唑配体的物质的量与质量分数为25%的氨水的体积比为1mol:0.3mL。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未经哈尔滨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736694.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