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环氧氯丙烷废水的处理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737334.1 | 申请日: | 2015-11-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6630172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10 |
发明(设计)人: | 郭志华;高会杰;孙丹凤;赵胜楠;李宝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大连石油化工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02F3/34 | 分类号: | C02F3/34;C02F3/30;C02F3/00;C02F103/3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环氧氯 丙烷 废水 处理 方法 | ||
1.一种环氧氯丙烷废水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内容:采用生化法处理环氧氯丙烷废水,处理过程中采用逐级提高进水中COD和钙离子浓度的方式,同时投加耐盐菌,所述耐盐菌为副球菌(Paracoccus sp.)FSTB-2,已于2015年6月1日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编号为CGMCCNo.1093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环氧氯丙烷废水的水质为:钙离子浓度为2000-8000mg/L,COD为800-2500mg/L,全盐量为0.6wt%-5.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启动时,控制进水中钙离子浓度为200-1000mg/L,当连续3个批次进水COD去除率均达90%以上时,提高进水钙离子浓度,每次提高50-100mg/L,直至提高至钙离子浓度为2000-8000mg/L。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生化法为A/O(厌氧-好氧法)、SBR(序批式活性污泥法)或MBR(膜生物法)。
5.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生化法的处理条件为:温度为20-40℃,pH为6.0-9.0,溶解氧浓度为0.5-5mg/L。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副球菌FSTB-2菌株的主要形态特征为:菌落颜色为米黄色,菌株个体为球状;生理生化特征为:革兰氏染色为阴性,氧化酶阳性,接触酶阴性,可分解利用多种碳源,具有硝酸盐还原活性;该菌株应用于盐含量1.0wt%-8.0wt%的含盐废水中COD的高效脱除,而且能够在40℃高温下生长。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副球菌FSTB-2的培养方法包括菌株活化、液体种子液培养、曝气培养三个阶段,具体步骤为:
(1)菌株活化:将副球菌FSTB-2接种到FSTB固体培养基的斜面或者平板中,25-40℃培养24-48小时,然后保存于4℃冰箱中;
(2)液体种子液培养:配制FSTB液体培养基,分装于三角瓶中,灭菌并冷却至室温后,无菌环境下挑取斜面或平板中活化的菌株接种到三角瓶中,25-40℃培养24-72h;
(3)曝气培养:在设有曝气装置的反应器中加入FSTB液体培养基,按照反应器体积比5%-25%的比例接种液体种子液,pH值控制在6.0-8.5,曝气培养48-96小时,之后进行周期性的补料和排料操作,排料量占反应器体积的5%-90%,补料量占反应器体积的5%-90%,培养24-48小时为1个培养周期,之后按照上述比例排出对应体积的培养液,由此得到含有高浓度副球菌的浓菌液产品。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FSTB液体培养基为:FeSO4•7H2O 25mg/L,NH4NO3 286mg/L,KCl 929mg/L,CaCl2 2769mg/L,NaCl 21008mg/L,牛肉膏5g/L,蛋白胨10g/L,pH值为6.0-8.5;FSTB固体培养基是在液体培养基中加入20g/L琼脂。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培养获得的浓菌液产品按照每小时所处理废水体积的0.01%-1%投加到废水处理体系中。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长期开放式培养或处理废水时,为防止干扰菌持续性繁殖生长成为优势菌,定期采集培养菌液,稀释后涂布到含有FSTB固体培养基的平板中,对长出的菌落进行计数并统计与FSTB-2相似菌落的百分比,当相似百分比接近50%时,投加林可霉素、利福霉素、萘啶酸或盐酸胍等中的一种或几种,投加浓度为0.01-100mg/L,持续投加2-7个培养周期,上浮的微生物在排水排料时排出,之后恢复正常的培养操作流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大连石油化工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大连石油化工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737334.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闭环河道水环境治理系统及方法
- 下一篇:一种环氧氯丙烷废水的生化处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