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透镜、包含该透镜的发光装置及包含该发光装置的背光单元有效
申请号: | 201510737413.2 | 申请日: | 2015-11-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72967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10 |
发明(设计)人: | 康利任 | 申请(专利权)人: | LG伊诺特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F1/13357 | 分类号: | G02F1/13357;F21V5/04 |
代理公司: | 北京鸿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27 | 代理人: | 李琳;许向彤 |
地址: | 韩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透镜 包含 发光 装置 背光 单元 | ||
公开了一种发光装置。所述发光装置包括光源以及位于所述光源上的透镜,其中,所述透镜包括:上表面;位于所述上表面之下的下表面,所述下表面与所述光源相对;以及侧表面,所述侧表面连接在所述上表面与所述下表面之间,并且其中,所述侧表面包括以不同角度倾斜的多个区段,所述多个区段中的至少一个具有图案,所述图案包含孔和杆且具有均方根(RMS)粗糙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透镜、包含该透镜的发光装置,以及包含该发光装置的背光单元。
背景技术
一般来说,液晶显示器(LCD)和等离子体显示面板(PDP)已经成为众所周知的典型的大型显示装置。
与自发光的PDP不同,LCD由于不是自发光的而需要背光单元。
根据光源的位置,背光单元可以被归类为侧入式(edge type)背光单元或直下式(direct type)背光单元。在侧入式背光单元中,光源位于LCD面板的左边和右边和/或上边和下边,光通过导光板被均匀地散布到LCD面板的整个表面上。因此,光的均匀性好,并且可以显著地降低LCD面板的厚度。
在一般应用于大于20英寸的显示装置的直下式背光单元中,有多个光源位于面板之下。直下式背光单元比侧入式背光单元表现出更高的光效率。为此,直下式背光单元主要用于需要高亮度的大型显示装置中。
冷阴极荧光灯(cold cathode fluorescent lamp,CCFL)被用作常规侧入式或直下式背光单元的光源。然而,在使用CCFL的背光单元中,电力被恒定地供应到CCFL,导致功耗过高。此外,CCFL表现出的色饱和度等同于阴极射线管(cathode ray tube(CRT))的色饱和度的约70%。另外,由于CCFL中含有水银(汞),所以会造成环境污染。
近年来,为解决上述问题,积极地开展了使用发光二极管(LED)作为替代物的背光单元的研究。
在使用LED用于背光单元的情况中,需要降低背光单元的制造成本,降低背光单元的功耗,并且需要将背光单元配置成薄型。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透镜、包含该透镜的发光装置以及包含该发光装置的背光单元,其中,提供了数量增加的光路,从而降低了制造成本,降低了功耗并且使背光单元更加纤薄。
在一个实施例中,一种发光装置包括光源和位于所述光源上的透镜,其中,所述透镜包括:上表面;位于所述上表面之下的下表面,使得所述下表面与所述光源相对;以及连接在所述上表面与所述下表面之间的侧表面,并且,其中所述侧表面包括以不同角度倾斜的多个区段(segment),所述多个区段中的至少一个具有图案。所述图案可以具有均方根(root mean square,RMS)粗糙度。在这些区段中间的连接至下表面的下区段可以具有大于0μm且小于60μm的RMS粗糙度。作为一种选择,所述图案可以包括孔和杆。所述孔和杆可以周期性地或非周期性地排列。
例如,所述上表面可以具有朝向所述光源逐渐变深的凹部。
例如,所述多个区段中的每一个可以具有从下表面到上表面逐渐增大的宽度。
例如,在所述多个区段中的接近所述下表面的一个区段的宽度可以小于在所述多个区段中的接近所述上表面的另一个区段的宽度。
例如,在所述多个区段中的接近所述下表面的一个区段的倾斜角可以小于在所述多个区段中的接近所述上表面的另一个区段的倾斜角。或者,在所述多个区段中的接近所述下表面的一个区段的倾斜角可以大于在所述多个区段中的接近所述上表面的另一个区段的倾斜角。
例如,在所述多个区段中的接近所述下表面的一个区段的RMS粗糙度可以大于在所述多个区段中的接近所述上表面的另一个区段的RMS粗糙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LG伊诺特有限公司,未经LG伊诺特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73741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掩膜板及光配向方法
- 下一篇:热风炉自动寻优燃烧智能控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