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处理环氧氯丙烷废水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510737854.2 | 申请日: | 2015-11-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6630174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10 |
发明(设计)人: | 郭志华;高会杰;孙丹凤;赵胜楠;李宝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大连石油化工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02F3/34 | 分类号: | C02F3/34;C12N1/20;C02F101/36;C12R1/3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处理 环氧氯 丙烷 废水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环保废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处理环氧氯丙烷废水的方法。
背景技术
环氧氯丙烷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合成中间体,主要用于生产环氧树脂、合成甘油、氯醇橡胶等精细化工产品。丙烯高温氯化法是工业上生产环氧氯丙烷的经典方法,工艺过程中产生的污水具有水量大、盐度高、钙离子浓度高等特点,单独处理难度大、费用高。目前相关企业基本上采用与其他生产装置的废水混合后生化处理工艺,但是经常导致生化处理系统钙沉积,引起活性污泥中无机成分升高,污泥性能恶化等现象。
随着环境保护要求的日益严格,环氧氯丙烷废水的处理成了制约企业节水发展的主要问题,严重地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环氧氯丙烷废水的预处理除钙离子、降低盐含量非常关键。对于高含盐废水可以采用蒸发的方式进行处理,但是环氧氯丙烷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水量大,显然采用蒸发的方式对废水进行预处理因成本较高,企业无法承受。国外有用膜处理技术处理环氧丙烷生产含氯化钙的废水,但由于费用高使用受到限制。对于含钙离子浓度高的废水,通常采用碳酸盐将钙离子预先脱除,不仅钙离子的去除有限,而且会导致废水中的盐离子浓度升高,仍然无法直接采用生化法处理。
在环氧氯丙烷废水的生化处理工艺中,微生物是影响废水处理效果好坏的关键性因素。现有的处理工艺多采用A/O、SBR及MBR等,运行pH值多在7.5-8.5之间,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容易出现以下问题:(1)生物工艺段运行一段时间后废水处理效果变差;(2)污泥沉降性能变好导致污泥密实,污泥处理效果变差;(3)高浓度的钙离子转变为碳酸钙、硫酸钙及其他钙的不溶物附着在微生物上面,导致微生物钙化,降低了微生物处理废水的性能。
CN200710011998.5公开了一种处理环氧丙烷的生产废水的方法,主要包括三个步骤:(1)利用碳酸氢铵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氢钙与氯化铵;(2)碳酸氢钙热分解生成碳酸钙沉淀、水和二氧化碳;(3)废水中的氢氧化钙与碳酸氢钙热分解产生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该发明虽然可以去除钙离子,但是不能解决盐离子的去除问题。CN201110135948.4公开了一种氯醇法环氧氯丙烷皂化废水资源化利用的方法,特点是将皂化废水中的氯化钙转化为沉淀碳酸钙,同时得到含有有机物的含盐废水,仍然无法直接采用生化法处理。
在高含盐废水处理领域,盐含量是影响微生物处理废水效率的一个关键性因素。信欣等(生物强化技术处理高含盐有机废水[J].水处理技术,2008,8:66-70)采用生物强化技术处理高含盐有机废水,采用耐盐菌生物强化的皂素废水生物处理系统活性污泥的脱氢酶活性显著提高,系统耐受氯离子浓度高达2.8%时,皂素废水COD的去除率为84.41%。CN201210130657.0、CN201210130644.3、CN201010536065.X和CN201210130658.5涉及到采用沼泽考克氏菌(Kocuri apalustris)FSDN-A、科氏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cohnii)FSDN-C,节杆菌(Arthrobacter creatinolyticus)FDN-1、水氏黄杆菌(Flavobacterium mizutaii)FDN-2、脱氮副球菌(Paracoccus denitrificans)DN-3和甲基杆菌(Methylobacterium phyllosphaerae)SDN-3对含盐废水及催化裂化催化剂废水中的氨氮、总氮及化学需氧量进行生物处理的方法。该方法需要培养多种菌株进行复配制备耐盐菌剂,制备过程复杂,生产成本较高。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处理环氧氯丙烷废水的方法。本发明在环氧氯丙烷废水生化处理过程中投加特定耐盐菌,处理体系能够耐受高盐、高钙环境,实现废水中COD的高效去除,具有工艺简单、处理效率高、处理成本低等特点。
本发明环氧氯丙烷废水的处理方法,包括如下内容:采用生化法处理环氧氯丙烷废水,处理过程中采用逐级提高进水中COD和钙离子浓度的方式,同时投加耐盐菌,所述耐盐菌为施氏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tutzeri)FSTB-5,已于2015年6月1日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编号为CGMCCNo.1094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大连石油化工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大连石油化工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73785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