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低温瓦斯爆炸特性试验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510738157.9 | 申请日: | 2015-11-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5203596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29 |
发明(设计)人: | 肖露;陈金华;蔡安宁;姚成林;肖正;甘海龙;令狐磊;张斌;付耀国;文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煤科工集团重庆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25/54 | 分类号: | G01N25/54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恒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5 | 代理人: | 赵荣之 |
地址: | 400039 ***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特性试验系统 爆炸 低温瓦斯 低温状态 规整填料 爆破片 精馏塔 试验罐 泄爆 安全装置 测量系统 点火系统 监控系统 可燃气体 配气系统 人员伤亡 压力容器 抑爆性能 制冷系统 测试 | ||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低温瓦斯爆炸特性试验系统,包括试验罐和分别与试验罐连接的配气系统、制冷系统、测量系统、点火系统和监控系统,本发明所述主要测试任意低温状态下,可燃气体的爆炸特性、填料的抑爆性能,以及安全装置泄爆的可靠性,即在低温状态下,装有规整填料和爆破片的压力容器(如精馏塔)如果发生爆炸,规整填料与爆破片是否可以有效抑爆、泄爆,保护精馏塔本体免遭破坏,以避免人员伤亡。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安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低温瓦斯爆炸特性试验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外尚没有关于特殊环境下可燃气体爆炸特性实验研究方面的标准,我国仅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12474-2008《空气中可燃气体爆炸极限测定方法》,该标准规定了常温常压条件下可燃气体爆炸极限的测定方法。但是,对于超低温(0℃以下)环境可燃气体爆炸极限的测定还缺乏相应的技术手段。目前,我国部分科研院所虽有针对高温或高压环境下可燃气体爆炸特性研究的相关设备,但不能实现低温环境下瓦斯爆炸特性研究。
在煤层气利用过程中,其中深冷液化工艺是利用甲烷与氧气以及氮气的沸点不同,在超低温下对甲烷实施分离的技术。现有的低浓度煤层气深冷液化工业化试验装置在-182℃的低温和0.3MPa的低压下可把含氧煤层气的分离和液化同步进行。在深冷液化过程中,甲烷浓度穿越爆炸极限范围。在此过程中,存在较大的爆炸危险性,需对该工况条件下的甲烷爆炸极限进行测定,以便保障系统安全。因此急需一种低温瓦斯爆炸特性试验系统。
发明内容
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低温瓦斯爆炸特性试验系统。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这样的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低温瓦斯爆炸特性试验系统,包括试验罐和分别与试验罐连接的配气系统、制冷系统、测量系统、点火系统和监控系统,所述试验罐,用于作为瓦斯爆炸特性试验的容器;所述配气系统,用于向试验罐内充入甲烷、氧气和氮气,使试验罐内的温度、浓度和压力达到试验要求;所述制冷系统,用于对进入试验罐内的气体进行降温预处理以及对试验罐进行降温;所述测量系统,用于爆炸试验过程中瓦斯爆炸各特征参数数据以及环境参数数据的测试及采集;所述点火系统,用于对试验罐内的瓦斯混合气体进行点火;所述监控系统,用于对试验罐的实际情况进行监控,所拍摄的画面传输到地面数据处理设备并可在显示屏幕上监控到巷道内情况。
进一步,所述试验罐包括外胆1、内胆2、设置于内胆与外胆间的液氮夹层17、点火口4、夹层压力口6、内胆排气口7、爆破片8、法兰9、夹层排气口10、夹层温度测量口(11)、静态压力口12、瞬时压力口13、温度测量口14、配气进口15和夹层液氮进口16,所述内层围成一腔体,该腔体具有泄爆口;所述配气进口、温度测量口、瞬时压力口、静态压力口、内胆排气口分别与腔体连通;所述夹层排气口、夹层温度测量口、夹层压力口、夹层液氮进气口分别与夹层连通;所述点火口与内胆连通且点火通道伸入到内胆内,所述爆破片通过法兰设置于泄爆口处。
进一步,还包括设置于外胆外层的保温层3。
进一步,所述外胆外层与保温层间填充有珠光砂。
进一步,所述配气系统包括空压机18、液氮发生器19、氧气发生器20、甲烷发生器21,所述液氮发生器、氧气发生器、甲烷发生器合并到一根总管,该总管与配气进口连接。
进一步,所述制冷系统包括液氮预冷槽22,所述液氮预冷槽连接一液氮发生器,所述液氮预冷槽的进气口与总管连接,出气口与配气进口15连接;所述制冷系统还包括与夹层液氮进口16连接的液氮发生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煤科工集团重庆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煤科工集团重庆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73815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