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低损花生种子脱壳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510738682.0 | 申请日: | 2015-11-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5410954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3-23 |
发明(设计)人: | 王建楠;刘敏基;谢焕雄;胡志超;张会娟;吴峰;高学梅;曹明珠;颜建春;魏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农业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23N5/01 | 分类号: | A23N5/01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科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102 | 代理人: | 何朝旭;朱磊 |
地址: | 210014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花生 种子 脱壳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农作物脱壳方法,尤其是一种低损花生种子脱壳方法,属于农业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我国花生种植用种量大,每年约需1300kt花生种子,占花生总产的8~10%。花生脱壳是制种的首要工序,在我国主要以人工作业为主,作业劳动强度大、效率低、用工量大,且季节性非常强,用工矛盾日益突出,已成为制约花生产业发展的技术瓶颈之一。近年来,随着我国农业劳动力成本不断攀升,国内对种用花生脱壳技术设备需求日益迫切。但是,目前我国现有花生脱壳设备在对花生脱壳作业时,花生种子破碎较大,胚芽损伤较为严重,种子质量难以保证。申请人检索发现,申请号:201110174483.3,名称为一种花生种子脱壳包衣备种方法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提高花生种子发芽率的脱壳方法,先对花生进行预处理,再利用种衣剂对脱壳花生种子进行处理,其缺点是花生种衣剂对土壤及水环境会造成很大污染与当前农业部提出的“一控、两减、三基本”的目标相悖,尤其是与“两减”中的化肥、农药减量使用相悖。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出一种低损花生种子脱壳方法,提高花生种子发芽率。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解决技术问题:一种低损花生种子脱壳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在25℃条件下,将花生荚果在塑料布上平铺成薄层,按喷水重量与花生种子重量1:18到1:20的比例进行调湿处理;
第二步、调湿处理后将花生种子混匀,在花生种子表面覆盖塑料薄膜,静置8~10小时,待水分能侵入花生种仁,使种仁更有韧性并保证红衣的结合紧密度;
第三步、将调湿处理后的花生种子在40~45℃,风速2.5m/s的条件下,经热风预干10~15分钟;
第四步、将预干后的花生种子进行预挤压破壳,使花生荚果在进入脱壳机之前果壳表面产生裂纹;
第五步、将预挤压破壳的花生送入脱壳机,完成脱壳。
由于花生种子(荚果)安全贮藏水分通常在8~10%,在这种工况下进行脱壳时花生种仁破碎及红衣破损非常高,脱出的花生不能作为种子。为此,本发明对花生种子进行调湿处理。
在所述第二步中,保持果壳的含水率为15-19%,果仁的含水率为8-11%。
所述第三步中,预干后的果壳的含水率为6-10%,果仁的含水率为8-11%。这样可以使花生荚果果壳水分散失以使荚果果壳保持原有脆性,脱壳过程中荚果果壳容易破裂,花生种仁仍保持较高相对湿度,在脱壳过程中保持相对的韧性,抗打击及挤压效果好,红衣难以脱落,从而保证脱壳过程中较好的种子完整性。
所述第四步中,挤压破壳的压力值为30-55N。在脱壳时较小的挤压及揉搓即能实现果壳破碎、种仁脱落。由于花生品种不同,花生物理特性差异悬殊,所能承受的破壳力明显不同,在预破壳时所施加的外力保证花生荚果产生裂荚或荚果外壳产生裂纹即可。
本发明针对市场常见花生种子提供了调湿、预干、预破壳环节明确的工艺参数或设备参数供选用,指导性、可操作性强。与现有花生低损脱壳专利相比,本发明针对市场常见花生种子进行机械的方法制种,并且保证种子发芽率的方法,并且各个环节均提出了相应工艺参数或设备参数供选用,指导性、可操作性强,在保证发芽率的情况下大幅降低环境污染。根据该脱壳方法进行脱壳作业,花生脱壳破碎率降低5%左右,发芽率大幅提升。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本实施例选择市面上较为常见的花生品种花育32,白沙和东北四粒红作为脱壳例子说明,该方法并不限于上述品种。
花生种子(荚果)安全贮藏水分通常在8~10%,在这种工况下进行脱壳时花生种仁破碎及红衣破损非常高,脱出的花生不能作为种子。为此,对花生种子进行调湿处理。在25℃条件下,将花生荚果在塑料彩条布上平铺成薄层,根据喷水重量与花生种子重量1:18到1:20的比例进行调湿处理,处理后将花生混匀并用塑料薄膜将花生种子覆盖以防水分散失,处理后的花生种子静置8~10小时,待水分能侵入花生种仁,使种仁更有韧性并保证红衣的结合紧密度。具体见表1,
表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农业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未经农业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73868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玉米粗漂洗机装置
- 下一篇:花生去壳和去皮分离的一体式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