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动物粪便和秸秆的微生物腐熟剂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510738940.5 | 申请日: | 2015-11-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5296394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2-03 |
发明(设计)人: | 江朝明;吴华德;黄斌良;杨齐;蓝建益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西多得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N1/20 | 分类号: | C12N1/20;C12N1/14;C12N1/16;C05F3/00;C05F11/08;C12R1/685;C12R1/885 |
代理公司: | 广西慧拓律师事务所 45116 | 代理人: | 黄九华 |
地址: | 530006 广西壮族自***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动物 粪便 秸秆 微生物 腐熟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用于动物粪便和秸秆的微生物腐熟剂,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下述重量份数比的菌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用于动物粪便和秸秆的微生物腐熟剂,其特征在于:所述芽孢杆菌包括枯草芽孢杆菌、多粘类芽孢杆菌和侧孢短芽孢杆菌共三种,其重量比例为1:1:1:。
3.如权利要求1或2任一项所述一种用于动物粪便和秸秆的微生物腐熟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芽孢杆菌、酵母菌、黑曲霉分别经过发酵培养,得到发酵液;
(2)将上述得到发酵液分别进行离心处理后取菌丝体;
(3)将得到的各菌丝体添加吸附剂和辅料混合均匀后进行低温热风干燥,得到各菌种粉末;
(4)将前述得到的各菌种粉末与商业购买到的米曲霉、木霉菌、乳酸菌、光合细菌、放线菌一并按照重量份数比进行混合,检验、包装,得到微生物腐熟剂。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用于动物粪便和秸秆的微生物腐熟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1)所述的芽孢杆菌发酵培养为:从斜面菌种保藏试管挑菌落到摇瓶培养,然后将菌种复壮制作一级种、二级种,再接到灭好菌的培养基进行发酵;发酵控制温度在37℃,pH值6,进行通风耗氧发酵52小时得菌体发酵液产品;所述的芽孢杆菌培养基为:麦麸10克、豆粕10克、蛋白胨5克、酵母粉5克、氯化钠10克、糖蜜30克、磷酸二氢钾12克、硫酸铵8克、水910克;
(2)所述的酵母菌发酵培养为:从斜面菌种保藏试管挑菌落到摇瓶培养,然后将菌种复壮制作一级种、二级种再接到灭好菌的培养基进行发酵;发酵控制温度在30℃,pH值5,进行通风耗氧发酵30小时得菌体发酵液产品;所述的酵母菌培养基为:蛋白胨5克、酵母粉5克、氯化钠10克、糖蜜30克、磷酸二氢钾12克、尿素15克、水923克;
(3)所述的黑曲霉发酵培养为:从斜面菌种保藏试管挑菌落到摇瓶培养,然后将菌种复壮制作一级种、二级种,再接到灭好菌的培养基进行发酵;发酵控制温度在28℃,pH值6,进行通风耗氧发酵56小时得菌体发酵液产品;所述的黑曲霉培养基为:蛋白胨5克、酵母粉5克、氯化钠10克、葡萄糖50克、磷酸二氢钾12克、硫酸铵8克、水910克;
(4)所述的米曲霉、木霉菌、乳酸菌、光合细菌和放线菌购买于北海群林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所述的乳酸菌购买于海南百事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一种用于动物粪便和秸秆的微生物腐熟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剂选自膨润土,用量为按菌体重量1:1添加。
6.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一种用于动物粪便和秸秆的微生物腐熟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辅料为泥炭土,其添加量为发酵液重量的5-15倍。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一种用于动物粪便和秸秆的微生物腐熟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低温热风干燥为在45~80℃低温下热风干燥50~90min。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一种用于动物粪便和秸秆的微生物腐熟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低温热风干燥为在45~80℃低温下热风干燥50~90min。
9.根据权利要求3-8任一项所述一种用于动物粪便和秸秆的微生物腐熟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制备方法得到的菌种有效活菌数为:芽孢杆菌0.5~2亿cfu/g,酵母菌0.1~1cfu亿/g,黑曲霉0.1~1亿cfu/g,米曲霉0.2~1cfu亿/g,木霉菌0.1~2亿cfu/g,乳酸菌0.1~1亿cfu/g,光合细菌0.2~2亿cfu/g,放线菌0.3~5亿cfu/g。
10.权利要求1-2任一所述一种用于动物粪便和秸秆的微生物腐熟剂的应用,其特征在于:可用于秸秆和/或动物粪便的腐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西多得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西多得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738940.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