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混合流道螺旋板式换热器在审
申请号: | 201510739436.7 | 申请日: | 2015-11-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5318751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2-10 |
发明(设计)人: | 柳兰生;张岩;丁永平;苏义祥;刘力;张磊;严如强;王想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兰州兰洛炼化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8D9/04 | 分类号: | F28D9/04;F28F9/24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恒高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9 | 代理人: | 高玉滨 |
地址: | 730000 甘肃***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混合 螺旋 板式 换热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换热设备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是混合流道螺旋板式换热器。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通用的螺旋板式换热器流道形式主要有以下两种:一是螺旋流,冷热流道均为螺旋流道;二是交错流,一侧流道为螺旋流道另一侧流道为纵向贯通流道。这两种形式虽然应用很广泛,但换热效率较低,浪费能源,运行成本较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混合流道螺旋板式换热器,提高了换热器的换热效率,降低了能源浪费以及运行成本。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混合流道螺旋板式换热器,包括螺旋体,所述螺旋体包括外壳,以及设置在所述外壳内部的冷侧流道、热侧流道和隔板,
所述热侧流道为贯通流道,所述热侧流道两端与壳体两端的封头连通,
所述隔板位于所述螺旋体轴向中部,覆盖所述热侧流道横截面,且在所述隔板上设置有若干通孔。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内所述隔板与热侧流道进口之间空间的体积占所述壳体内总体积的百分之六十五。
进一步地,各所述通孔沿所述壳体端面的径向呈直线分布于所述隔板上,每个所述通孔均连通隔板上方和下方的热侧流道。
本发明混合流道螺旋板式换热器,通过螺旋体中部的隔板的设计,提高了换热器的换热效率,降低了能源浪费以及运行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所述混合流道螺旋板式换热器的螺旋体的俯视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A处截面示意图;
图3为图2中I处放大示意图;
图4为图2中II处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本部分的描述仅是示范性和解释性,不应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有任何的限制作用。
如图1-4所示的混合流道螺旋板式换热器,包括螺旋体,螺旋体包括外壳1,以及设置在外壳1内部的由冷侧流道32、热侧流道31和隔板4,冷侧流道32和热侧流道31由螺旋板3和支撑柱制成,
冷侧流道32为螺旋式流道,冷侧流道32两端与壳体两端的封头之间由板条33密封,热侧流道31为贯通流道,两端与壳体两端的封头连通,在两端封头上分别安装有热侧流道进口和热侧流道出口,
隔板4位于螺旋体轴向中部,覆盖热侧流道31横截面,且在隔板4上设置有若干通孔41。
壳体内隔板4与热侧流道进口之间空间的体积占壳体内总体积的百分之六十五。
各通孔41沿壳体端面的径向呈直线分布于隔板4上,每个通孔41均连通隔板4上方和下方的热侧流道31。
使用时(以热蒸汽为例),将高温蒸气从螺旋体上热侧流道进口送入,蒸汽瞬间充满封头内腔和然后进入热侧流道31,热蒸汽先进入热侧流道31上半部敞开的贯通通道,到接触到隔板4时,由于隔板4的阻碍,只能从个通孔41中通过,蒸汽在热侧流道31中做螺旋流动,此时这一侧靠近隔板4处热侧流道31成为螺旋通道,通过各通孔41的热蒸汽此时进入隔板4另一侧贯通通道,这样热侧流道31内形成混合流道,对冷侧流道32内介质充分加热。冷侧流道32内的冷介质从冷侧流道进口流入,经冷侧流道32流入螺旋体芯内,然后在经过冷侧流道32和冷侧流道出口流出完成换热。
本发明混合流道螺旋板式换热器,通过螺旋体中部的隔板的设计,提高了换热器的换热效率,降低了能源浪费以及运行成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兰州兰洛炼化设备有限公司,未经兰州兰洛炼化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73943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配置红外激光辅助扫描探测瞄准装置的冲锋枪
- 下一篇:一种车用油冷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