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针对丝织品文物进行锶同位素检测的除杂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510740762.X | 申请日: | 2015-11-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5424452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3-23 |
发明(设计)人: | 胡智文;韩丽华;彭志勤;王秉;万军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1/34 | 分类号: | G01N1/34 |
代理公司: | 杭州斯可睿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41 | 代理人: | 周豪靖 |
地址: | 310018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针对 丝织品 文物 进行 同位素 检测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丝织品文物的除杂方法,尤其涉及一种针对丝织品文物进行锶同位素检测的除杂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多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古人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物质文化遗产。其中丝织品织物在我国自史前便已出现,其起源一直是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近百余年来研究的方向。利用锶同位素检测技术能够为丝织品起源获得新的突破性科学证据,但对丝织品文物进行锶同位素检测过程,由于锶含量较低,文物的埋藏环境,以及是否染色等因素都会对检测结果产生较大的影响。
针对这些问题,需要一种对其进行有效的除杂方法。目前,在进行锶同位素检测过程中,多数主要采用HF(aq)进行除杂,效果不是很明显。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针对丝织品文物进行锶同位素检测的除杂方法,采用氧化剂和HF(aq)相结合的方法对丝织品文物进行除杂处理,能够达到更好的效果。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针对丝织品文物进行锶同位素检测的除杂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一种针对丝织品文物进行锶同位素检测的除杂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取适量丝织品文物样品放入烧杯中,将其暴露于压缩氮气N2(g)之下3~5min;
2)将烧杯及其内的丝织品文物样品取出后,向其中加入3~6mL质量百分比20~30%的氢氟酸溶液HF(aq)和3~5mL的0.2~0.1M的过硫酸铵溶液,在室温下浸泡30~50min;
3)将烧杯中的上清液用吸管移出,样品用超纯水清洗2~3次即可。
所述烧杯为聚四氟乙烯材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1、针对性强,特别针对于长期埋藏于地下的丝织品文物;2、采用氧化剂(过硫酸铵溶液)和HF(aq)相结合的方法对丝织品文物进行除杂处理,具有较明显的效果,能够比较有效的除去杂质,利于锶同位素的检测。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种针对丝织品文物进行锶同位素检测的除杂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取适量丝织品文物样品放入聚四氟乙烯材质的烧杯中,将其暴露于压缩氮气N2(g)之下3min;
2)将烧杯及其内的丝织品文物样品取出后,向其中加入3mL质量百分比20%的氢氟酸溶液HF(aq),同时加入3mL的0.2mol/L的过硫酸铵溶液以去除样品中的有机污染,在室温下浸泡30min;
3)将烧杯中的上清液用吸管移出,样品用超纯水清洗2次即可;同时也可将清洗液和上清液保留,以供分析。
实施例2
一种针对丝织品文物进行锶同位素检测的除杂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取适量丝织品文物样品放入聚四氟乙烯材质的烧杯中,将其暴露于压缩氮气N2(g)之下5min;
2)将烧杯及其内的丝织品文物样品取出后,向其中加入6mL质量百分比30%的氢氟酸溶液HF(aq),同时加入5mL的0.1mol/L的过硫酸铵溶液以去除样品中的有机污染,在室温下浸泡50min;
3)将烧杯中的上清液用吸管移出,样品用超纯水清洗2次即可;同时也可将清洗液和上清液保留,以供分析。
实施例3
一种针对丝织品文物进行锶同位素检测的除杂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取适量丝织品文物样品放入聚四氟乙烯材质的烧杯中,将其暴露于压缩氮气N2(g)之下4min;
2)将烧杯及其内的丝织品文物样品取出后,向其中加入5mL质量百分比25%的氢氟酸溶液HF(aq),同时加入4mL的0.15mol/L的过硫酸铵溶液以去除样品中的有机污染,在室温下浸泡40min;
3)将烧杯中的上清液用吸管移出,样品用超纯水清洗3次即可;同时也可将清洗液和上清液保留,以供分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理工大学,未经浙江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74076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