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主桨叶疲劳试验台激振力施加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510742675.8 | 申请日: | 2015-11-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5300639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2-03 |
发明(设计)人: | 刘炉山;冯同梅;朱利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直升机设计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M7/02 | 分类号: | G01M7/02 |
代理公司: | 北京慕达星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465 | 代理人: | 高原 |
地址: | 333001 ***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桨叶 疲劳 试验台 激振力 施加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直升机桨叶疲劳试验技术,具体涉及一种主桨叶疲劳试验台激振力施加装置。
背景技术
直升机主桨叶作为直升机的重要部件之一,通常需要进行疲劳试验来增加其安全性能,受试验件刚度和试验载荷特征等因素的约束,直升机主桨叶翼型段疲劳试验通常用使用激振的方法进行试验载荷的施加。
现有技术中,常用的激振力的施加方法为:由控制器控制交流电机转动,交流电机通过皮带、变速箱、联轴器与偏心轮机构连接,在变速箱与偏心轮机构之间外装测速装置,最后由偏心轮机构产生激振力,上述激振力施加装置结构复杂,同时,由于皮带转动存在打滑的现象,不利于自动化控制的实现。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主桨叶疲劳试验台激振力施加装置,解决了主桨叶疲劳试验激振力的施加和调节问题。
本发明主桨叶疲劳试验台激振力施加装置,主要包括:直流调速电机、测速计,联轴器,曲柄连杆组件和控制器,其中,
直流调速电机作为本发明的动力源,提供转动力,并具备调速功能;
测速计,设置在直流调速电机的一端,用于测量直流调速电机的转速;
曲柄连杆组件,设置在直流调速电机的另一端;
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所述直流调速电机电连,用于控制所述直流调速电机的转速,
其中,所述曲柄连杆组件的主轴连接所述直流调速电机的输出轴,所述曲柄连杆组件的连杆与试验件相连,为试验件的振动提供激振力。
优选的是,所述直流调速电机与所述曲柄连杆组件之间设置有联轴器。
在上述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测速计与所述直流调速电机都连接上位机,由上位机根据测速计测得的直流调速电机的速度对直流调速电机进行自动或人工调速。
在上述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曲柄连杆组件主要包括主轴以及偏心盘,具体的:
主轴,与所述联轴器的远离直流调速电机的一端连接;
曲柄,与所述主轴同轴,所述曲柄在偏离轴心e1距离处设置有第一凸轴;
偏心盘,其轴心与所述第一凸轴重合,所述偏心盘在偏离轴心e2距离处设置有第二凸轴;
连杆,一端与试验件相连,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凸轴连接,并能绕第二凸轴自由转动。
优选的是,所述e1不小于e2。
在上述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主桨叶疲劳试验台激振力施加装置包括调节状态与工作状态,当主桨叶疲劳试验台激振力施加装置处于调节状态时,所述偏心盘能够绕所述第一凸轴转动,使所述偏心盘相对于所述曲柄能进行任意角度调整;当主桨叶疲劳试验台激振力施加装置处于工作状态时,所述偏心盘紧固在所述曲柄上。
在上述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偏心盘通过法兰盘固定在所述曲柄上,当主桨叶疲劳试验台激振力施加装置需要调节时,松开所述法兰盘,使所述偏心盘与所述曲柄相对转动,当转动到一定角度后,拧紧法兰盘,将偏心盘紧固在所述曲柄上,使两者相对保持静止。
本发明测速计用来测量直流调速电机的转速,控制器用来驱动直流调速电机,并根据测速计反馈的转速信号对直流调速电机的转速进行精确的控制;其中,曲柄连杆组件的曲柄为一个大圆盘,兼顾飞轮的作用。
本发明结构紧凑、自动化程度高、加载的转速范围宽,能实现转速的精确控制和测量,偏心量连续可调,满足了主桨叶疲劳试验的要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优选实施例的构件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曲柄连杆组件的剖视图。
图3为本发明曲柄连杆组件运转示意图。
其中,1为直流调速电机,2为测速计,3为联轴器,4为曲柄连杆组件,4a为支座,4b为主轴,4c为曲柄,4c1为第一凸轴,4d为偏心盘,4d1为第二凸轴,4e为法兰盘,4f为连杆,5为控制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更加详细的描述。在附图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直升机设计研究所,未经中国直升机设计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74267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