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可对多路电流进行采样与检测的装置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742794.3 | 申请日: | 2015-11-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5259407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30 |
发明(设计)人: | 徐梦银;胡磊;肖家波;朱亚凡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精测电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19/25 | 分类号: | G01R19/25 |
代理公司: | 武汉开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104 | 代理人: | 黄行军 |
地址: | 430070 湖北省武汉市洪***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流 进行 采样 检测 装置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电子设备的电流测试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对多路电流进行采样与检测的装置及方法,包括检测结果输出模块和与待测电源多个电源信号输出端一一对应的多个电流检测模块,电流检测模块包括被测电流放大衰减模块、A/D采样模块和电流计算模块,电流计算模块根据接收的采样电流值和被测时间生成I‑T曲线数据,输出至检测结果输出模块,检测结果输出模块将I‑T曲线数据转换成显示终端可处理的信号输出。本发明内部设置多个电流检测模块,可同时对待测电源的多个电流信号进行检测;通过选择上电、掉电、常态检测类型,不仅能检测每路电流信号的均值,还能检测电流峰值、电流谷值,并将各个时刻的电流值绘制成电流‑时间(I‑T)曲线图。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设备的电流测试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对多路电流进行采样与检测的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在不少精密电子设备中会同时需要各种不同的工作电流来使得该设备正常工作,为了确保这些电子设备能正常稳定的工作,需要同时监控其各个工作电流是否正常。而目前市场上现有的包括万用表在内的监控电流的仪器要么无法同时监测多个被测电流,要么无法长时间连续进行检测。另外,许多电子设备工作的环境复杂、干扰大,而现有检测仪器难以在这种环境下可靠工作。
为此,为了满足这些电子设备的工作需求,需要一种能同时并且连续检测多路电流信号,而且能可靠稳定的在复杂干扰大的环境下工作的检测设备。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能可靠稳定的在复杂干扰大的环境下工作的可对多路电流进行采样与检测的装置及方法。
本发明一种可对多路电流进行采样与检测的装置,其技术方案是:包括检测结果输出模块和与待测电源多个电源信号输出端一一对应的多个电流检测模块,其中电流检测模块包括被测电流放大衰减模块、A/D采样模块和电流计算模块,所述A/D采样模块包括电流采样模块和电流值A/D转换模块;
所述被测电流放大衰减模块接收待测电源输出的电源信号,将电源信号中的电流信号衰减或放大后输出至A/D采样模块,所述A/D采样模块对被测电流进行采样与A/D转换,并输出采样电流值、被测时间和同步控制信号至电流计算模块,所述电流计算模块根据接收的采样电流值和被测时间生成I-T曲线数据,并输出至检测结果输出模块,所述检测结果输出模块将接收的I-T曲线数据转换成显示终端可处理的信号输出。
进一步的,所述电流检测模块还包括
电流检测选择开关模块:用于设置检测类型,并根据检测类型输出选择控制信号至被测电流放大衰减模块和电流鉴别模块;
电流鉴别模块:所述A/D采样模块包括峰值A/D采样模块、正常A/D采样模块、谷值A/D采样模块,所述电流鉴别模块用于接收选择控制信号和被测电流放大衰减模块输出的被测电流,根据选择控制信号和被测电流幅值将被测电流对应输入到A/D采样模块的各个单元内,并向电流计算模块输入切换控制信号。
进一步的,所述峰值A/D采样模块包括峰值电流正向采样与A/D转换单元和峰值电流反向采样与A/D转换单元,所述峰值电流正向采样与A/D转换单元向峰值电流反向采样与A/D转换单元输出同步控制信号;
所述正常A/D采样模块包括正常电流正向采样与A/D转换单元和正常电流反向采样与A/D转换单元,所述正常电流正向采样与A/D转换单元向正常电流反向采样与A/D转换单元输出同步控制信号;
所述谷值A/D采样模块包括谷值电流正向采样与A/D转换单元和谷值电流反向采样与A/D转换单元,所述谷值电流正向采样与A/D转换单元向谷值电流反向采样与A/D转换单元输出同步控制信号。
进一步的,所述待测电源每个检测回路均通过一个接地回路模块与地连接。
进一步的,每个所述电流检测模块的输入端与地之间均连接有防过击模块,用于将电源信号上的瞬间放电或尖峰脉冲信号导入大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精测电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武汉精测电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74279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