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红雀嘴茶的工业化加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743111.6 | 申请日: | 2015-11-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5230831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19 |
发明(设计)人: | 杨庆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云龙县大栗树大山头茶厂 |
主分类号: | A23F3/06 | 分类号: | A23F3/06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盈科律师事务所 11344 | 代理人: | 罗东 |
地址: | 672707 云南省大理***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红雀 工业化 加工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红雀嘴茶的工业化加工方法,属于茶叶加工技术领域。该工业化加工方法包括下述顺序的步骤:(1)采茶:选择生长在海拔2000-2500米冷凉地区的红雀嘴茶树,于每年3-5月采摘没有张开的顶芽;(2)杀青:将采摘的红雀嘴茶在80-90℃的热水槽中浸泡3-5min;(3)摊晾:摊晾后红雀嘴茶的水分含量为60‑65%;(4)烘干:将摊晾后的红雀嘴茶放入烘干机中烘干,烘干机从上到下分为六层,将红雀嘴茶从第一层烘干后翻料至下一层继续烘干,直至烘干到水分含量低于5%;(5)静态提香:将红雀嘴茶在烘干机中保存10-12小时。本发明能有效去除红雀嘴茶的苦涩味、能提高红雀嘴茶的加工品质和饮用安全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茶叶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红雀嘴茶的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雀嘴茶是云南彝族民间使用的茶代用品,为杜鹃花科(Ericaceae)越桔属(Vaccinium)植物樟叶越桔(V.dunalianum)的幼嫩叶芽加工而成,因其形似雀嘴呈锥状而得名。雀嘴茶有两种,一种是白雀嘴,一种是红雀嘴。红雀嘴仅产于云南,为云南特有的绿色资源,由于产量极少,其它地方市面少见。雀嘴茶源于民间,彝族群众代代相传,自行采制饮用或馈赠亲朋好友。最早饮用于明代,可谓“始祖茶”。在彝族民间历来用其治疗消化不良、咽痛、痔瘘、便秘等疾病,且有较好效果。雀嘴茶资源十分宝贵,产量极为有限。故雀嘴茶不仅为少数民族地方的特产,蕴含着古老久远的民族文化意味,且不愧是一珍贵的天然保健用品。
雀嘴茶传统的加工方法是先把采摘回家的雀嘴茶倒进簸箕里,然后检去枝叶和杂物,放进木甑子里蒸30分钟,待把雀嘴茶杀青后,又倒进簸箕里摆在阳光下晾晒。当残阳落山月亮升起的时候,又把晒干的雀嘴茶摆在土掌房顶让露水浸湿;第二天又放进木甑子里蒸10分钟,然后在阳光下晒和露水下浸湿;第三天蒸5分钟,又放在阳光下晒和露水中浸湿,这样经过三蒸三露后,去除了苦涩的味儿。传统加工的方法虽然制作非常简单,但工序繁杂,而且浪费时间,需要3天时间,而且每次制作的产量只有30-50kg,因此无法进行工业化生产加工。而且传统的加工方法只是通过太阳来晒干,众所周知,太阳晒干的时地面温度一般只有30℃,因此无法提高雀嘴茶的香味,而且无法破坏雀嘴茶中的一些毒性成分。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有效去除红雀嘴茶的苦涩味、能提高红雀嘴茶的加工品质和饮用安全性,而且能进行工业化生产加工的红雀嘴茶的加工方法。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下述技术方案:一种红雀嘴茶的工业化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述顺序的步骤:
(1)采茶:选择生长在海拔2000-2500米冷凉地区的红雀嘴茶树,于每年3-5月采摘没有张开的顶芽;
(2)杀青:将采摘的红雀嘴茶用输送链输送至80-90℃的热水槽中浸泡3-5min,用碳酸氢钠控制热水的PH值为7.2-7.5;
(3)摊晾:将杀青后的红雀嘴茶放在竹藩上摊晾20-30 min,摊晾的厚度为2-3cm,摊晾后红雀嘴茶的水分含量为60-6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云龙县大栗树大山头茶厂,未经云龙县大栗树大山头茶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74311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垃圾捡拾器
- 下一篇:黄茶紧压茶工艺品的制作工艺方法及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