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单宁酸作为HIV-1潜伏感染激活剂的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1510745224.X | 申请日: | 2015-11-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5380954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3-09 |
发明(设计)人: | 张辉;陈灿灿;刘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山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K31/7024 | 分类号: | A61K31/7024;A61P31/18 |
代理公司: |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05 | 代理人: | 胡辉;许飞 |
地址: | 510275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单宁酸 作为 hiv 潜伏 感染 激活剂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化合物的新应用,特别涉及单宁酸作为HIV-1潜伏感染激活剂的应用。
背景技术
HIV-1病毒是一种感染人类免疫系统细胞的慢病毒,它通过攻击人体T淋巴细胞,破坏人体免疫系统,最终导致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艾滋病的产生。该病毒最初发现于1981年,在此之后的三十余年研究人员一直致力于对该病毒控制及清除,从而达到艾滋病的治愈。目前的常规治疗方法为简称HAART的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该治疗方法能够有效的抑制病毒的复制,从而将病人外周血中的病毒载量控制到较低的水平。但是目前的通用治疗方法只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病毒,并不能有效的清除。究其原因是因为HIV-1可潜伏在细胞内形成HIV-1储藏库,常规药物不能影响这些储藏库,并且病人一旦停止治疗,它们会因为各种原因被激活,从而导致病情反复。综上所述,HIV-1储藏库的存在已成为HIV-1治愈的巨大障碍,如何有效的清除HIV-1储藏库是目前HIV-1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当今的主流方法“hockandkill”是采用先激活后杀灭的思路。因此,研发安全、高效的HIV-1潜伏感染激活剂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单宁酸(TannicAcid),结构式为,在药典上又称鞣酸,属于水解类单宁,水解可得到棓酸和葡萄糖,是最早研究的单宁之一,具有很强的生物和药理活性,在医药、食品、日化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现有研究未公开单宁酸具有激活HIV-1储藏库的作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单宁酸作为HIV-1潜伏感染激活剂的应用。
实验数据显示,单宁酸具有良好的HIV-1潜伏激活能力。发明人采用本实验室构建的整合了表达GFP的全长HIV-1的Jurkat潜伏感染的细胞模型,通过高通量筛选含有1600种成药的成药库发现单宁酸能够有效地激活潜伏感染的HIV-1。进一步用多种J-Lat潜伏感染的细胞模型重复实验,发现单宁酸激活HIV-1潜伏感染的效果相对稳定。下一步我们将分别在人原代CD4+T细胞的HIV-1潜伏感染模型和病人的临床样本中分别验证单宁酸的激活效果。经实验证明,单宁酸在Jurkat细胞中的EC50为46.63μ6,具有较好的潜伏激活作用。单宁酸是已经在临床上使用的药物,其毒性较低,安全性好,但目前尚未有人报道其作为HIV-1潜伏感染激活剂的相关用途。本专利旨在为单宁酸作为HIV-1潜伏感染激活剂的进一步开发提供的强有力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证明其具有重要的研发价值和开发意义。
附图说明
图1:本实验室的JurkatHIV-1潜伏感染细胞系的激活效果及单宁酸在该细胞系中对HIV-1潜伏感染的激活情况,结果显示单宁酸在该系统中能够有效地激活潜伏的HIV-1。
图2:单宁酸在不同的HIV-1潜伏感染细胞系模型J-Lat8.4及J-Lat10.6中能够有效地激活HIV-1。
图3:使用目前常见的多种HIV-1潜伏感染的激活剂对比在它们各自在J-LatHIV-1潜伏感染细胞系中的激活效果。
图4:使用目前常见的多种HIV-1潜伏感染的激活剂对比在它们各自在J-LatHIV-1潜伏感染细胞系中的激活效果。
图5:单宁酸在J-LatHIV-1潜伏感染的细胞系中的EC50是46.63μg。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验,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实验一:JurkatHIV-1潜伏感染细胞系的构建及单宁酸在该系统中的激活效果。
1.实验方法:
1)取生长良好的人肾上细胞株239T细胞,接种于10cm平底板中。使用的培养基是完全培养基:高糖DMEM,10%胎牛血清以及1%双抗,培养条件是5%二氧化碳、37℃;
2)24h贴壁后,转染pNL4-3-转染件是培养基是完全培养基和VSV-G,如1)的条件继续培养;
3)48h后,收取上清,使用PEG-6000离心浓缩病毒颗粒,使用ELISAP24试剂盒检测病毒P24;
4)取生长良好的Jurkat细胞计数后,用3)中得到的病毒进行感染,病毒用量约为10ng/1g/到6细胞;(感染时使用促感染试剂polybrene);
5)感染6h后换液,使用PBS清洗三次,弃上清,使用1640培养基(10%胎牛血清,1%双抗)培养,
6)培养4-5天后,使用流式分选仪分选GFP-细胞,继续使用1640培养基培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山大学,未经中山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74522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铝合金硬质阳极氧化膜及其工艺方法
- 下一篇:一种微流控微球制备装置